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歷史性解決!上海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完成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曹玲娟
2022年07月27日16: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2年7月24日,上海迎來歷史性時刻——

這一天,伴隨著黃浦區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二輪征詢首日以97.92%的高比例完成簽約,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收官,這一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7月24日黃浦區建國東路67、68街坊居民開始搬場。蔡維帥攝

1992年,距建國東路不遠的“斜三基地”,成為上海第一塊毛地批租土地,開創吸收外資進行舊區改造的先河。30年來,多少人的魂牽夢縈、多少家庭的命運變遷,年年歲歲的喜怒哀樂、難以計量的愛恨情仇,凝結在眼前這幅正緩緩掩上的歷史長卷中。

從1991年開啟大規模舊區改造至今,歷屆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提高居民居住質量作為民生保障“頭等大事”,一屆接著一屆干,持之以恆、久久為功。130萬戶曾“蝸居”在危棚簡屋、二級舊裡的居民家庭搬進了商品房小區,城市變遷翻天覆地。

陸家嘴是上海,老虎窗亭子間也是上海﹔黃浦江蜿蜒流淌是上海,弄堂裡曲折過道也是上海。1990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積6.6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約30%﹔到2021年,人均居住面積達37.2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提高到97%以上。

一幅持續30余年的舊改長卷

7月24日,上海依舊酷熱難耐。當天特意穿上紅色T恤的王伯明,在征收所簽完協議后,就開始忙著搬場了。“今朝是個好日子。”一上午,王伯明進進出出弄堂忙個不停,從青絲到白發,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舊改,實現了我的換房心願。”

夢花街區域蓬萊路地塊,學宮街23弄,顏本通老先生已收拾得七七八八,客廳裡鋪滿搬家紙箱。還沒封口的那箱,塞滿家庭相冊,打開,風華正茂的老先生、美麗溫柔的妻子,全是過往歲月難忘。

老先生家中近乎迷宮,幾十年來陸續搭出。前門處整出陽光房增配了一間小客廳,客廳上方再辟出閣樓讓保姆住,后進剛能擺下張窄床,相濡以沫的妻子癱瘓在床已有6年。繞出后門,又一道峭梯,老先生自己爬樓睡亭子間。

“真的渴望住房條件能改善。我等這一天幾十年了,從小伙子等成老人家。”學宮街所在地塊征收時間較早,顏老先生早早在鬆江挑好了房,三室一廳。房子還在造,他就在邊上先租房住著,“我要看著房子蓋起來。”

一戶戶人家,如浪花匯入大海,與城市發展同行。

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老舊房屋

衣食住行、人間煙火。從早先的難民木屋,到石庫門裡弄,到后來的新式裡弄房子,上百年的城市形態,沉澱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幾千處弄堂,像血管一樣織羅密布,成為這座城市的底子。

歲月沖刷過往。建造之初時的裡弄小樓,往往在隨后的幾十年間“化整為零”,變成幾戶甚至十幾戶人家。“72家房客”,成為上海人熟悉的市井生活。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建筑之密、道路之狹、綠化之少、缺房戶比例之大,一度均居全國“第一”。

城市變遷、波瀾壯闊,付諸紙面,短短幾行:1991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要改造危房、棚屋、簡屋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1992年,上海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到20世紀末完成365萬平方米危棚簡屋改造目標﹔2000年,按照七屆市委七次全會提出的加快舊區改造要求,聚焦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啟動新一輪舊區改造工作……

時針走到2017年,上海舊區改造從“拆改留”向“留改拆”轉變。此時,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裡還留有318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6萬戶。

這其中,地處城市心臟地帶的黃浦區,佔了一半戶數。

依托黨建引領,直面舊改征收“硬骨頭”

舊改一路推進,此時留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舊改沒來盼舊改,舊改來了又怕改,這是一些舊改居民常有的心態。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還記得,2019年,寶興裡舊改征收范圍公告貼出來那天,“居民是很高興很高興的,第二天就冷靜下來了。”

在上海,每條裡弄都有太多故事。解放之初,寶興裡區域魚龍混雜、環境差亂,社會形態復雜。面對困難局面,1949年12月,在共產黨員帶領下,寶興裡誕生了上海第一個、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由居民自發建立的居民委員會。首任居委會主任單粲寶將自家客堂貢獻出來,變成了居委辦公場所。

70年后的2019年,寶興裡用黨建引領這一攻堅克難的法寶利器,直面舊改征收這一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硬骨頭”。

黨建引領下,舊改所在區領導深入一線,包戶包案,起到臨界突破作用。機關干部下沉基地、分片包干、責任到人,面對面、點對點了解居民實際情況,把工作延伸到弄堂口、灶披間、屋頂頭,對排摸出的重點對象、復雜對象進行全過程情況跟蹤和矛盾化解。

黨旗在舊改一線高高飄揚。安置方案、補償標准、簽約情況,房屋調查結果、初步評估結果、補償情況全部公開可查,選房搖號過程全程直播,寶興居委主任帶頭簽約,要的就是公信力、透明度,讓居民切實感受到“一碗水端平、一竿子到底、一攬子公開”,吃下“定心丸”。

寶興裡居民搬遷,老鄰居擁抱話別

舊區改造,被稱作“天下第一難”,難就難在做群眾工作。

有一戶人家,早已從寶興裡搬走,卻也不願配合動遷。居委會和征收所工作人員前前后后十多次趕往市郊的居民家中,最開始閉門不見,后來慢慢打開防盜門、隔門相見,最后終於打開紗門、請進家門,直至面對面簽約——一片真心與誠心,最終打開的是居民的“心門”。

基層黨員干部既講征收動遷政策的“普通話”,又講居民容易聽、聽得進的“上海話”,把舊改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有的黨員面對一些有心裡落差的居民,直接攤開自家房屋的評估報告,“你看,我家評估價比你還低呢。”居民心態一下子平衡下來。

從2020年1月6日正式簽約,至當年6月26日最后一戶居民搬離,寶興裡僅用172天,實現全部1136証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創造了近年來上海大體量舊區改造項目居民簽約、搬遷完成時間的多項新紀錄,還在黃浦區歷史性地實現舊改推進“零強制執行”。

中心城區“二元結構”矛盾得以解決

上海將寶興裡在實踐中探索的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推進舊區改造的一系列方法,總結形成為寶興裡舊改群眾工作十法,在全市推廣,成為推動舊改工作提速增效的法寶,包括一線工作法、精准排摸法、黨員帶動法、危中尋機法、平等交流法、循序漸進法、釘釘子法、換位思考法、組合拳法、經常聯系法。

上海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寶興十法”的形成,說明新時代群眾工作“各家各法、沒有定法、貴在得法”,隻要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就能把群眾路線走實走好。

“從寶興裡開始,后面兩年我們對大規模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的改造,無論進度還是質量,都有明顯提高。”黃浦區第四征收所總經理田力說。

喬家路地塊簽約生效現場

2020年,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成片二級舊裡改造的總體要求,黃浦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2020-2022三年舊改攻堅計劃》,通過市區聯合儲備、區級單獨儲備、地產集團政企合作平台和毛地處置等多個渠道,想法設法加快民生改善。數據顯示,三年攻堅以來,黃浦區已累計實施46個項目,5.8萬戶居民告別舊裡、住上新居。今年以來,黃浦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任務推進,完成余留10個成片舊改項目,涉及1.1萬戶居民。

此刻,黃浦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意味著上海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收官。在更多人看來,這也標志著以黃浦區為代表的上海中心城區,一邊是高樓大廈林立、一邊是老舊房屋密集的“二元結構”矛盾得以歷史性解決。

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完成,新的舊改攻堅戰又開始打響——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姚凱透露,上海將全面加快零星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時代人民城市的奮斗目標。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黃浦區委宣傳部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