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病毒作妖,魔盒来镇!且听抗原盒有“画”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2022年05月05日12:30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五十九】

抗原检测盒,抗疫必备自检工具,也是眼下上海人民最熟悉的“全家捅”家庭作业。

这个长方形的小盒子,已成上海市民最熟悉的“小伙伴”了?几乎每个家庭,都存着大把免费发放的抗原检测盒,每日“一捅”“两捅”“三四捅”,依据各自小区要求而定。

一个广泛传播的段子是:有人幸运地抢购到鲜活小龙虾,毫不犹豫给小龙虾做个抗原测试先……

这个上海人特别糟心的春天,小小抗原盒,成为人们不得不熟悉、又特别想挥别的小家伙。

在等待检测盒测试横杠逐渐显现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玩心跳,到现在的麻木不仁,但看见一家人齐刷刷‘当选小队长’,又会松一口气。”陈明感慨。

陈明是民革上海香山画院执行院长,在他看来,小小抗原盒承载着壬寅之春上海的抗疫历史,承载着上海市民与病毒斗争的特别情感和企盼

4月28日一早,他向画家们发出邀约:为了不忘上海这段特别的“封城”生活,海量的抗原盒用完即弃,不如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艺术品来“画”说,宣泄瘀结的情绪,轻装上阵去抚平身心创伤,最终理性升华,成为这座城市未来的“前车之鉴”。

毛国伦《抗原盒有“画”说》

一呼百应,艺术家们纷纷参与“抗原盒有‘画’说”活动。短短两天,围绕抗原盒这个具有特殊语境的元素符号,奇思妙想,“脑洞大开”,创作出形式各异的抗原盒艺术作品。

5月1日10点,“抗原盒有画说”微信云展线上开展,观众纷纷捧腹大笑,留言最多的是:“亏上海画家想得出来”……

黄阿忠《同舟共济》

黄阿忠创作《同舟共济》,写道:抗原像是一只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磊《“春天的音符”》

李磊创作《“春天的音符”》,五彩抗原盒排列组合,如同一串特别的音符。

陈明《压力“散”大》

陈明创作《压力“散”大》,散落的抗原盒,构筑成一座特别的山。

徐明松《抗疫日历:日月盈仄》

杜永平《诸喉争霸》

万芾《保持安全距离》之一

毛小榆《一切为了孩子》

胡炜《伴侣》

徐庆华《抗原检测—忐忑图》之一

徐明松的《抗疫日历:日月盈仄》、杜永平的《诸喉争霸》、万芾的《保持安全距离》、毛小榆的《一切为了孩子》、胡炜的《生活》《伴侣》、徐庆华的《抗原检测—忐忑图》……

杨秉辉作品,图片来自“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

不仅仅是艺术家,该项活动获得多方响应。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秉辉,找出近日所用抗原检测盒,在其背面以钢笔作白描山水,以应“江山多娇”之意。他写下长短句:病毒作妖,人尽戴口罩,齐心抗疫,还我江山多娇。

许多家长,也鼓励孩子们进行抗原盒艺术创作。

“抗原盒艺术作品,将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之象征。”陈明说,希望艺术家变废为宝的“行为艺术”,能给市民带去些许思考,引领社会各界传播家国情怀和上海文化精神。

“上海人,再难,也总是提着一丝幽默和几缕倔强”,一位媒体人评价。那些在全面封控前夜涌进网上电音直播间、挥舞着绿叶蔬菜疯狂刷屏的500万人次;那些日日宅家烧煮烹调后,干脆为葱作画、摄影並作线上展览的人们;那些用抗原盒化废为宝,巧妙叙说抗疫感受的人们……他们用真情实感投入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

在陈明看来,用幽默传递乐观和自信,正是上海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这种精神还在,上海还将是那个最美的上海,魔都仍将“疫火重生”……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民革上海香山画院提供)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