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細讀上海市黨代會報告:高品質生活,打造人民城市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季覺蘇 曹玲娟 唐小麗 王文娟
2022年06月27日17:57 |
小字號

6月26日,浦東世博中心,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進入第二天。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會場內,這段話隨處可聞,代表們仔細琢磨、熱烈討論。

新的征程,上海朝著怎樣的目標努力,建設什麼樣的城市……分組會議上,大家爭相發言,描摹心中的理想之城。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過去5年,在上海,城市的繁華和農村的繁榮交相輝映,國際風范與東方神韻相得益彰,向著人民城市的奮斗目標邁進。

紓解急難愁盼:民心工程體現初心本色

上海,萬商雲集,市列珠璣,全球頂尖資源競逐匯聚。但高樓大廈背后,也有逼仄狹小的舊裡陋室﹔寶馬香車之外,百姓柴米油鹽的煩心事也必須聽得真切。

外面陽光明媚,一進樓梯“伸手不見五指”,每天早上還要倒馬桶……在上海老城廂,還有一些居民深受“住房難”困擾,絕不能讓他們被高速現代化的城市發展落下。

舊區改造,民心所盼,越到末期,越是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

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這一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今年將歷史性解決”,6月25日,李強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鄭重承諾。話音剛落,掌聲響起。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百感交集,2019年轄區拉開舊改大幕,自己既當征收政策宣傳員,又當化解矛盾調解員的日日夜夜,一時涌上心頭。

曾經的寶興居民區金陵東路地塊,與附近外灘建筑群相比形容黯淡。資料圖片

過去5年,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累計已實施改造308萬平方米,15.4萬戶居民圓了“新居夢”。

很多住老公房的居民,還有一個“電梯夢”。2019年,家住靜安區彭浦遠龍公寓4樓的96歲朱阿婆,8年沒下過樓。前幾年摔斷腿,得靠人抬下樓就醫。直到加裝電梯后,開心的她經常下樓晒太陽。

上海有許多這樣的“懸空老人”。老房加裝電梯,需求迫切,難度不小。過去5年,上海不斷精簡審批事項,增加財政補貼,搭建社區協商平台……加裝電梯工作開啟加速度。2021年,上海完成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579台,是此前10年加梯總數的3倍。

將視線從中心城區拉向鄉村。隨著城市發展,上海鄉村農民普遍形成集中居住模式,時光荏苒,村民改善住房的需求日益強烈。

“自家裝修改造,房子容易‘高’了‘胖’了。一家超面積,一整片居民就開啟了‘競賽’。”寶山區羅店鎮黨委書記王偉杰代表說。羅店鎮依托上海市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項目,開啟“政府配套、村民自建”的整體改造模式,村民自願協商一致,確定房型﹔政府財政投入實施水、電、燃氣等公共配套,建成后實施農村社區化管理,既保留鄉村風貌,又改善農民生活。

上海生活節奏快,早餐常被忽略。為了讓市民的早餐暖胃又暖心,一輛輛流動餐車開到早餐資源稀缺的園區、地鐵口、商務區﹔“網訂櫃取”的互聯網早餐受到白領青睞﹔共享早餐讓市民在一家店既能吃到傳統的大餅油條,又能聞見咖啡配面包的香氣……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報告中這句話點明要義。

最美的風景留給人民:不因事小事難而不為

一條黃浦江,見証上海從開埠到改革開放的百年歷程﹔溫婉秀氣的蘇州河穿城而過,盡顯人文魅力與煙火氣。上海,因水而興,依水而建,“一江一河”為主軸,63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星羅密布著大小不同的水港、河道。

楊浦濱江航拍。楊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2017年,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貫通開放,還江於民,灰扑扑的“工業鏽帶”變成五彩繽紛的“生活秀帶”。2020年末,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也基本實現貫通開放,特別是被蘇州河緊緊擁抱的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校地協力,拆除圍欄,百年華政園內的27幢近代優秀建筑相繼與市民見面。

蘇州河華政段。王威鵬攝

“報告蘊含著濃厚的為民情懷,我深深體悟到,人民是城市的根本。”長寧區華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白燕代表說,“6月1日起,中山公園的‘打開工程’全面復工,居民們又會有更多休憩去處。”

不僅是地標性的“一江一河”,上海大部分江河之灣、濱水之處都可親可近。“過去5年,我兒子從剛會走路到現在愛跑愛跳,我家附近新涇港的步道也一點點修整、拓寬、變亮,現在,小家伙特別愛出門玩,交朋友。能有這麼好的成長環境,很幸福。”上海高潔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清道一班班長陳豪杰代表說。

報告提到,“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優化‘一江一河一帶’生態空間布局,實施‘千座公園’計劃,打造更多慢行游憩空間。”環境好了,陳豪杰責任倍增,“戶外活動空間多了,我希望我負責的區域,市民們累了就可以席地而坐,連流浪貓也干干淨淨、漂漂亮亮的。”

6月1日起,武康大樓外拍照打卡的年輕人多了,成為上海“重啟”的標志之一。從百年歷史建筑到“網紅打卡地”,武康大樓經歷了架空線入地,能工巧匠考究細節、修舊如舊,底層商鋪優化業態,周邊街區微更新等多個工程,最后舊貌換新顏,成為撬動城市旅游的流量入口。

武康大樓煥發時尚魅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上海不因事小、事難而不為,截至目前,上海依托“建筑可閱讀”,已開放建筑超過1000處,基本實現建筑的可讀、可聽、可看、可游,建筑、街區、城市融為一體。

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處處可見

“沒想到我們被定義為‘特困行業’了。”6月25日分組會議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代表打趣。究竟誰才是最困難的行業,在場其他文化產業領域的代表們搶起話筒,談難處,也講希望。

“當前文旅產業不是消費不足,而是消費不暢,我們有信心恢復。”方世忠透露,“我們正醞釀上海迪士尼的綜合性開放,這將為城市恢復活力注入信心。”

豐富的公共文化設施筑起一道“護城河”。在環人民廣場1.5平方公裡范圍內,31個專業劇場和演藝新空間分布其間,是國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3年來,145部劇目在這裡首發首演,“演藝大世界”形成品牌效應。

看一部話劇、聽一場脫口秀、觀一次藝術展……上海市民願意為美好的文化體驗買單,包容開放的文化環境促進了優秀人才“逐夢上海灘”。

“6月29日起,上海部分區域將有序放開堂食。”豫園股份綠波廊副總經理兼廚師長王時佳代表看到這一新聞,很激動,“我們將在培育匠人匠心上下功夫,引導更多年輕人看到職業技能發展前景,助力個人和企業共同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

“要打造年輕人的希望之城”“讓年輕人住有所居、扎根上海”“積極幫助年輕人解決在社交、婚戀、育兒等方面的困難”……報告中,上海在體貼入微中,表達求賢若渴。

“以前都說‘張江男,找媳婦難’,其實,背后是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的難題。”浦東新區張江鎮黨委書記、一級調研員王慶代表介紹說,近年來,張江漸次鋪開的國際人才公寓吸引了眾多青年才俊,2020年新增2所學校,去年底又有3所學校開工,基本滿足張江各類人才子女的入學需求。

“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歸來仍少年”——報告中談及未來上海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充滿詩情畫意。過去5年,上海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完善,2021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4.11歲。

“我這個毛病,三甲醫院都看不好,來個社區醫生管什麼用。”五六年前,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朱蘭代表,進社區時還常常遭遇信任危機。現在,上海超千萬居民簽約家庭醫生制度,延伸處方、慢病長處方、雙向轉診等社區醫改項目點滴推進,惠及萬家。“過去5年,明顯感受到上海市民健康素養、健康行為習慣有很大提升。”朱蘭說。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爭取早見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牢記囑托,砥礪奮進。黨代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動情地說:“展望未來的五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裡創新創業、追逐夢想,人的個性得到尊重、才華得到展示、價值得以實現,創意靈感在這裡迸發,時尚潮流在這裡定義,美好生活處處可見,真正使在這兒的人引以為豪、來過的人為之傾心、沒來過的人充滿向往。”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