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建最高雙塔進展如何?探張江“科學之門”現場

隨著滬上全面推進復工復產,上海在建最高雙塔、也是科學城新地標的張江“科學之門”建設情況怎麼樣了?
6月7日,小布在“科學之門”項目建設施工現場看到,在筑牢疫情防線的前提下,工人們已陸續返崗,建筑人員到崗率、建筑材料備貨率恢復至70%,項目團隊正全力推進,希望盡早恢復到如常的建設進展。
建筑工地的復工復產要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為先,一張由30份防疫安全工作指引構建起的“安全網”,正保障工地工人的安全,也筑牢項目往前沖的基礎。
在“科學之門”雙子塔的東塔五樓施工現場,小布看到,該樓層主體結構已施工完畢,返崗的工人們正在做層面清理,准備接受結構驗收以及下一輪建設工作面移交,進入安裝施工工序。
據張江科學之門東塔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張明華介紹,目前,東塔返崗建筑工人約為800人,“5月20日,‘科學之門’項目進入浦東建筑工地首批復工復產‘白名單’后,我們第一時間開展了施工准備。5月底,整個項目開始進入復工節奏,目前,施工人員、材料配置大概恢復到疫情前的70%。”
“科學之門”位於張江城市副中心區域,集中布局張江科學城地標建筑群,建設涵蓋辦公、商業、酒店、人才公寓、文化、體育等功能的超大型綜合體,將被打造成開放、多元、充滿活力和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區。其中,兩棟320米超高層樓宇被稱為“張江雙子塔”,建成后的“科學之門”將成為上海乃至全球矚目的地標建筑,也將是張江面向世界、歡迎全球創業者來張江共建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象征和標志。
以“雙塔”中的東塔為例,由張江高科和張江集團合資的上海灝集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總高59層的320米東塔在今年3月剛剛完成了43層核心筒結構的建設任務。
疫情突發后,該項目工地嚴格執行閉環管理,有效筑牢疫情防控防線。而在封閉管理的兩個月內,灝集建設的項目團隊結合疫情最新情況,幾乎每兩天都會在內部制定出一份新的安全工作指引。
小布在項目指揮部看到,約30份工作指引中最晚的一份制定於6月1日傍晚7點,而兩個月裡積累的“安全手冊”涉及工人就餐就醫,食堂廚房補給管理要求、數字哨兵設置等多個方面。
負責“科學之門”東塔建設的上海灝集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俊坦言,對工地建設來說,經歷兩個月的“暫停”,復工階段在工地工人的招募、建筑材料的運輸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但目前最重要的是確保防疫安全、生產安全。
“現在我們是兩手抓,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安全。防疫,這是重中之重。”陳國俊說,“我們也在盡全力利用現有的資源,保障工地的安全。”
在項目工地的閑置區域,小布看到了一排“特殊”的集裝箱。每一個集裝箱都一分為二,各自配置了空調、睡床,並擁有獨立的出入口,40個“一隔二”樣式的集裝箱,可滿足80位新進工地工人兩天隔離的要求。
“按照最新的文件規定,所有新進場的工人都要進行兩天的靜默,我們考慮到重復利用率,在每個集裝箱中間加上了全密封性的隔斷,一個集裝箱可同時滿足兩人居住,且相互也不影響。”張江中區科學之門77-02地塊總承包五建項目經理陳聰說,“我們給工人創造更符合條件的隔離間,方便工人進場,從而加速復工復產的進度。”
據了解,自5月20日被納入復工白名單后,除了“科學之門”主塔樓外,灝集建設負責的裙樓項目也已有序開展復工復產。針對較危險作業,特別是鋼結構吊裝等施工內容,將於近期進行復工前安全防疫交底后逐步開展施工作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