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1.8萬名上海公安青年在戰疫一線勇當先鋒

王文娟 徐葳
2022年05月10日18:5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5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邊防和港航公安分局青年民警許超如往常般在臨港方艙醫院巡邏,他朝氣蓬勃,腳步堅定有力。就在四天前,在經歷了火線考驗后,這名分局方艙突擊隊隊員面對黨旗高舉右拳,庄嚴宣誓,正式被黨組織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許超表示:“黨旗和團旗將指引我們公安青年勇往直前!”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1.8萬公安青年,400余支青年突擊隊在疫情防控一線披甲出征,沖鋒在方艙增援、社區防控、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他們將奮斗作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以行動作為最有效的磨礪,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貢獻有生力量。

青春的力量:他日均處理群眾求助近百起

“您好!我孩子的奶粉喝完了,能不能幫幫我?”電話中傳來一個女性焦急的聲音,中間還夾雜有孩子的啼哭聲。日前,金山公安分局山陽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指揮員李嘉誠接到姜女士求助,她家寶寶對普通奶粉過敏,而網購而來的指定品牌奶粉由於疫情影響無法按時送達。

對處理此類求助,李嘉誠早已輕車熟路,他立即在金山區范圍內搜索,發現衛清西路一母嬰店有售,隨即迅速生成“處置方案”,並同步反饋給所屬社區民警與姜女士。在確認該店鋪的安全資質及店長的48小時內核酸陰性証明后,社區民警立即駕駛警車接上店長,再趕往母嬰店開門尋找,盡快把“特需”奶粉送到姜家,整個過程用了3個小時。

疫情暴發后,110呼入量激增,對27歲、擁有四年警齡的李嘉誠來說,像這樣爭分奪秒、以快制快處置涉疫類警情已是工作常態。為了順暢處置流程、提高處置效率,李嘉誠還總結了“五步法”,即傾聽報警訴求、分派處置單位、反饋處置方案、跟蹤處置進程、核實處置結果。

剔除座機通話后,李嘉誠的4月份手機通話單顯示,其累計通話時長達2015分鐘,通話2566次,日均97次,高峰日達343次。一個警情處置下來最快的一個多小時,困難點的甚至要一天。“作為青年突擊隊的一員,隻要能幫群眾解決困難,再忙再累也值得!”李嘉誠說道。

李嘉誠的父親也是一位民警,值守於封控小區,父子倆已有近一個月未見面了。而妻子俞文雯受到李嘉誠的鼓勵,在小區封控后就地加入志願者的隊伍。“我們一起並肩作戰,戰勝疫情!”一家人互相鼓勵。

青春的涌動:他為老人配藥配出“心得”

4月23日,綿綿細雨中,一輛電瓶車載著各種藥品回到了上海金福養老院,長寧公安分局江蘇路派出所“青年突擊隊”隊員吳曉晨跳下車,把一袋袋老人們翹首以盼的“救命藥”搬下來。

“這是19本病歷本,裡面夾著的是藥品的明細清單。”吳曉晨耐心叮囑,“一接到養老院院長的電話求助,我就毫不猶豫地把配藥的任務接了過來。”

從第一次拿著10本病歷本去醫院排隊配藥,到想方設法盡可能地為老人配齊必備藥品,吳曉晨在多家醫院間奔忙、尋找、比對,已經有了配藥心得。“有些藥品不可替代,一定要配到,哪怕多跑幾個地方也是必須的,不能怕麻煩。而有些藥品可以替代,我請養老院的醫生注明了替代清單和明細,力求准確。”

認真核對完每一份藥,吳曉晨正准備回所,“青年突擊隊”隊群裡新發布了一條“尋藥啟示”。

這天上午,教導員張佳在為轄區一對老夫妻上門送大米等生活物資時,察覺到其中一位老人面色萎黃,精神有些萎靡,便關心地詢問起老人的身體情況。原來,老人患有嚴重腎病,之前醫院配的藥品已全部用完了,現已被迫停藥數日,身體狀況逐漸惡化。老人的述說讓張佳心頭一緊,馬上發動群裡的青年民警一起幫忙找藥。

老人需要的是一款名叫“非布司他片”的藥,吳曉晨看到后,腦子裡飛快地旋轉,搜索著自己去過的每一家醫院和藥店。他似乎有印象,龍華醫院,沒錯,就是那裡!他馬上在群裡回復,像一個搶單成功的選手一樣,迅速披上雨衣騎著電瓶車朝醫院駛去,甚至都來不及看一眼教導員的回復,“雨大,路上小心。”

在龍華醫院,吳曉晨與另一位前來送醫保卡的民警會合,將藥配齊后及時送到了老人手中。

金福養老院裡住著不少年過九旬的老人,盡管有些老人無法用流利語言表達,但這群“90后”提起吳曉晨這位“90后”,每一個人都忍不住翹起大拇指,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心中暖暖的謝意。

青春的創造:他們設立服務隊每周“捐贈日”

“小周,這是之前我屯的一些方便面,給老辛他們送去吧”“小周,保供點已經聯系好了,一起去採購點生活物資”……靜安公安分局江寧路派出所青年民警周雅萍每周都有一天特別忙碌,這天是派出所“青年服務隊”為轄區困難群眾集中捐贈生活物資的日子。

前段時間,周雅萍收到陝西北路某小區居民發來的求助消息,樓洞內的幾戶盲人租客物資可能不夠了。套上防護服,周雅萍隨警長戴奕帆來到社區排摸情況。

原來,求助人辛先生等9名租客系附近一家盲人按摩店員工,由於視力殘疾,封控期間他們很難通過手機軟件補充物資,同時又因小區規模較小,達不到團購金額。

“老辛,社區物資發放到位了嗎?這次有什麼困難盡管和我說。”

“周警官,社區發放的面粉、大米、蔬菜我們都收到了,但我們想將這些生食換一下半加工食品……”原來,辛先生等人苦於沒法對食品加工,眼瞅著發放的蔬菜都要壞掉,就想著調換些即食食品。

為解燃眉之急,周雅萍回到所裡發動“青年服務隊”隊員,在全所廣為征集物資,並採購了方便面、麥片等食品為辛先生他們送去。此后,更是確定每周三為“捐贈日”,大家捐贈生活物資給轄區困難群體。“捐贈日”也成了青年服務隊的主題活動日。

在社會面“清零”最吃勁的階段,作為派出所新生代青年社區民警,周雅萍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將目光聚焦到像辛先生這樣的殘障人群、特殊群體上,做好轄區“一老一小”兩頭的幫困扶助,全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上海全體青年民警向任務最艱巨處挺進,在人民群眾最需要時拼搏,彰顯出蓬勃的青春力量:出入境管理局青年民警梁強臻放棄休假增援方艙一月有余,發揮語言專長安撫外籍患者情緒,對方用英文寫來感謝信﹔黃浦公安分局青年民警李衛洋、蔣純瑋,愛心接力護送患有“漸凍症”的小學生,順利注射到最緊急的一支“救命針”﹔浦東公安分局北蔡派出所青年民警突擊隊就地在村外搭建帳篷,24小時為民服務,被居民譽為“抗疫十八羅漢”﹔普陀公安分局萬裡派出所青年民警周琳創設“三心”工作法,護送轄區居民見到母親最后一面……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礡力量。上海公安青年民警在抗疫戰線上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青春之歌。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