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長寧這家企業躋身全國創新大賽50強!

2022年03月15日11:12 |
小字號

他們的核心技術,在關鍵時刻助力防疫用品的生產﹔他們的智能方案,榮獲全國創新大賽第28名﹔他們的數智創新,令人憧憬更美好的未來!他們就是——上海百琪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PGM)。

不少人還記得,在兩年前的疫情初期,PGM將全自動裁床生產線核心技術,運用在口罩生產線上,以每小時3萬個口罩的產能,助力N95級口罩的高效生產,為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PGM的這套生產線依然大量地被用在醫療領域,還有了更多延伸。比如,無菌手術間內需要的手術包布、一次性手術服和手術台布等防護用品,都可以在PGM設計的生產線上生產﹔此外,PGM的生產線還可以生產高空作業、消防等相關的工業防護用品。

PGM的全自動生產線

當然,PGM有的不只是全自動裁床生產線核心技術。作為一家集3D虛擬研發技術和各類柔性材料、復合材料圖形處理和智能裁剪設備研發、設計於一體的創新型科技企業,PGM為服裝時尚、家具沙發、汽車內飾、箱包手袋、旅游用品、工業制品等柔性材料制造業、品牌商、工作室以及新零售,提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技術和服務,並致力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目前,企業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000個客戶提供產品、技術和服務。

PGM的創始人袁小燕是服裝設計專業出身,1996年大學畢業后,創立了PGM。袁小燕介紹,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服裝是以CAD軟件為主,主要是幫助傳統制造業從手工模式轉換成電腦模式的階段。2015年左右,PGM業務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企業已經有實力收購並融合了一些海外的先進技術。現在,PGM在中國有3個自主研發團隊,其中一個落戶在長寧。

在研發上,圖形處理是PGM主要的工作大類。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圖形處理工序,其核心就是通過復雜圖形的算法來幫助制造業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好的圖形算法很智能化,其核心就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神經網絡模式,節省人力更能大幅提升原料使用率,特別是服裝類產業。”袁小燕介紹,圖形處理后的智能裁切,特別是傳統的柔性材料,涉及到民用的服裝、家居、箱包、汽車內飾、包括現在的運動沖浪板、滑雪板,也都是PGM非常拿手的,處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蜂窩碳纖維等PGM都有著非常強的能力。

PGM的Aphro3D三維虛擬軟件應用場景,使用前,平均15-30天研發設計、3-7次樣衣制作﹔使用后,平均3-5天定款、樣衣制作僅需1次。

出眾的技術優勢,讓PGM收獲了許多榮譽。PGM已獲取10多項專利、20多項軟著,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中小企業等稱號。去年,PGM代表長寧區參加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並以市比賽小組第一名出線,晉級全國總決賽,最終,成為全國50強的第28名!PGM的成功,緣於其出色的參賽作品:以3D仿真為核心的數據驅動縫前數字化的一個解決方案。袁小燕介紹,PGM通過3D仿真技術,在虛擬世界中非常逼真地模擬出成品,可以同步給客戶看,進行相應的批注修改直到滿意,然后進入生產環節。

PGM的智能裁床TC8在配備2個5.5kw的電機時,平均工作功率僅為5.8kw,預計是其他品牌裁床60%的能耗。

說到3D仿真,PGM不僅仿真產品,也能做仿真的數字人。以模特為例,現在很多品牌發布都有模特走秀,這既要有形象氣質符合要求的模特,也要考慮模特高昂的出場費用,同時,有些像跳傘等特殊場景還很難實現。這時候,數字人的出現就能解決這些問題,經過人為設定,可以根據所需的身材樣貌、形體姿態(包括面捕和動捕技術)等要求設計一個虛擬的模特,既可以在T台走秀,更可以出現在雪山、太空、消防等特殊環境場景中,不受任何限制。

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的同時,袁小燕和PGM也一直不忘對服裝本身,特別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弘揚。“我們最近還著眼於傳統中國漢服,希望通過一些數字孿生技術,運用3D重建,做一個類似線上博物館的設計,讓參觀者可以通過VR眼鏡等,真實地體會到傳統漢服文化。”袁小燕透露,“從各個朝代開始做,總數可能會有幾百套,雖然有個相當長的過程,但現在已經做了一部分技術。”(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