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刀魚沉沉浮浮背后的長江生態環境變遷故事

一條刀魚背后的長江大保護
■本報記者 宰飛
1
在上海,如果說有一種魚,大家議論得多,卻見得少、吃得更少,那恐怕非長江刀魚莫屬。每年清明時節,長江刀魚上市前后,關於它的話題就熱起來了,而價格尤其受人關注——今年又漲了嗎?3000元、4000元,還是5000元一斤了?
天價緣於美味,更緣於稀缺。早年,刀魚只是上海人日常食用魚類中的一種而已。翻閱舊聞,新中國成立初年,市場上的刀魚價格隻略高於青魚、草魚、小黃魚等,當時的報紙稱刀魚“吃戶頗多”。
據記載,刀魚年產量曾高達4000多噸。直至20世紀90年代,年產也有1000多噸。而到了2019年刀魚禁捕前夕,年產下降到不足100噸。產量下降,漁民的感受最直接。6年前,上海崇明的漁民老張帶著村裡51條船出海3天,隻撈上來一條不到2兩的小刀魚。他說:“刀魚以前也不好抓,但總能有點,今年是真的抓不到咯!”
“長江空了!”幾年前,有人這樣感慨。
2
正當人們擔憂刀魚要永久地消失在長江裡時,它突然回歸了,回歸得讓外行人猝不及防。
去年3月,在崇明管轄的長江水域,科研人員做了一次魚類監測。一網下去,撈到刀魚無數,竟有18公斤!
這在前幾年不可能發生。科研人員笑稱:“10年后怕是船開過去大魚就要跳進船艙了。”
不過,關於刀魚回歸的信息,食客們可能是不知道的。因為在未來若干年內,長江刀魚將隻屬於長江,而不是人們的餐盤。
短短幾年之內,一度在長江難覓蹤跡的刀魚又回來了。中間發生了什麼?一條刀魚的沉沉浮浮背后,滿是長江生態環境變遷的故事。
3
話得從6年前說起。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長江生態環境修復中重要的一環是“治漁”。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系30多萬漁民的生計,代價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還是值得的。
2019年起,長江刀鱭(刀魚)、鳳鱭、中華絨螯蟹等三種魚類的專項捕撈許可証停止發放,刀魚的生產性捕撈告終。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十年禁漁”。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實施。1個月后,滬蘇浙皖四地同步施行“關於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的決定”。
其實,早在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之前,上海就已經開始退捕、禁捕工作。2018年漁船退捕工作部署推進,2018年8月起192艘長江捕撈漁船全部退出生產作業,率先實現全域退捕。
漁民轉身上岸,有些甚至成了長江守護者。曾有“刀魚王”之稱的崇明人彭海兵,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捕魚、販魚,生意做得最大的時候,手下有四五十條捕魚船。前幾年他放棄了刀魚生意,轉而成立了“鱘豚使者聯盟”志願組織,變身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的一名志願者。
4
禁漁只是長江生態環境修復的一部分。判斷長江是否健康,還要看其生態系統狀況如何,生物完整性指數如何。為此,很多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下轉◆5版
(上接第1版)比如,水生態修復。上海以新誼河、新塘港等水系建設為重點,2021年完成了51公裡骨干河湖綜合治理,推進了15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提高了區域防汛除澇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環境面貌。
比如,濕地保護修復。上海發布了崇明東灘、寶山陳行-寶鋼水庫、崇明北湖等第一批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在崇明東灘實施了“互花米草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工程”,提升了這一區域的濕地生態功能。
比如,水土流失防治。有關職能部門現場檢查了市級審批的128個在建項目和3個已驗收報備項目、294個區級審批項目。
2020年度,中央對上海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定為優秀,全國排名居首。
5
2019年,老字號飯店“老半齋”把長江刀魚的宣傳海報摘了下來。這是上海人對刀魚的一次鄭重告別。
老半齋創立於20世紀初,店裡的刀魚汁面幾十年來一直是招牌,而且據說用的是貨真價實的長江刀魚。廚師把刀魚肉炒成魚鬆,和老母雞、蹄髈一起熬成刀魚汁,一鍋湯要熬煮4個小時。
2019年刀魚禁捕后,老半齋的刀魚汁面還在,只是換了原料——把“江刀”改成了“海刀”。“江刀”“海刀”原本是同一種魚類,只是捕撈地點不同——“江刀”是刀魚從大海裡洄游到長江后捕獲的,“海刀”則是在海裡捕獲的。“海刀”價格遠低,在老饕看來,滋味也遠遜。不過,畢竟同是刀魚,“海刀”多少保留了上海人對傳統美食的那點眷戀。
6
每年3月,刀魚洄游的汛季。
與幾年前不同,如今江面上游弋的不再是捕魚船,取而代之的是漁政執法船。本報一位記者一年多前曾登上執法船,前往長江口水域追蹤非法捕撈行為。那天在江面上,她遠遠見到一些貨船在航行,但捕魚船一艘也尋覓不到。
“偷捕現象幾乎絕跡了。”執法人員說。
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刀魚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長期在江畔工作的人說,這兩年,在天氣悶熱的時候,偶爾能看到魚兒躍出水面的情景。過去,這是很難見到的。長江裡的魚“肉眼可見”地多了。
古人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細密的漁網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休養生息的道理我們一直都懂:隻有有計劃地捕魚才能吃更多的魚。長江“十年禁漁”結束后,刀魚或許會重回我們的餐桌,而且以大眾能承受的價格。那時候,長江刀魚將不只是一種鄉愁。(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