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專訪上海市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發揚“人靠譜,事辦妥”作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家園”

2022年01月04日10:36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近日,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就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普陀是如何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普陀在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辦理好網民留言、回應社會關切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等話題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專訪中姜冬冬書記表示,普陀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普陀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明確了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寫好五線譜、譜好兩部曲,攜手零距離,共話同心圓”。普陀全體黨員干部將大力弘揚“人靠譜(普),事辦妥(陀)”的好作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發展做貢獻”實踐活動,並同人民建議征集、網民留言辦理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以四到四辦換四心”,推動“學黨史、悟思想”的內在提升,更好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扎實舉措,以為民辦事的好作風贏得人民群眾的好口碑,奮力譜寫新時代普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

記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的關鍵之年。請問,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普陀區如何做到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

姜冬冬: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貫穿全年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普陀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被譽為“赤色滬西”,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區情實際,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目標,周密組織謀劃、創新方式方法、壓茬推進實施,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為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重要思想保証。

一是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精神偉力,更好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持以上率下,發揮區委常委會領學促學作用,舉辦7期專題讀書班,以黨的奮斗史為時間軸,分設“講、學、悟”3個環節,學深悟透黨史學習教育指定用書。每期安排1位常委作專題領學、1位常委作原文導讀、每位常委都要撰寫心得體會,既原汁原味領悟精神實質,又聯系實際指導工作實踐。抓牢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推動各處級單位黨委(黨組)舉辦形式多樣的專題讀書班和學習研討,一級抓一級、層層抓學習,帶動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高質量落實學習教育任務。截至2021年11月底,共舉辦區委中心組集體學習22次,處級以上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600余場、專題讀書班430余次,覆蓋2100余人次。廣大黨員干部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有收獲,真正學出忠誠、學出信仰、學出本領、學出擔當。

姜冬冬參觀顧正紅紀念館

二是從百年黨史中傳承紅色基因,更好擦亮“赤色滬西”光榮稱號。深入挖掘普陀紅色資源,真如國際電台舊址等作為上海首批紅色資源挂牌立碑,改造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顧正紅紀念館、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曹楊新村村史館等紅色地標4處,新挖掘紅色資源34處,打造沿蘇州河紅色步道,構筑起具有普陀特色的紅色版圖。圍繞蘇州河紅色印記主題,編纂出版《火紅地標》《星火滬西》《繁花七秩》《中國共產黨在普陀百年圖史》等4本圖書,復排原創話劇《蘇州河的兒女們》,制作《赤色滬西》紀錄片,推出微電影《光芒》,採用多種視角和形式講述在這方紅色熱土上發生的故事。將黨史學習教育全面納入干部培訓和黨校教學體系,新設“建黨百年的光輝歷程和經驗啟示”等黨史專題課程,在中青班等主體班次中開展“紅色越野”情景黨課,使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

三是從百年黨史中激發奮進力量,更好推動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同為基層減負、為群眾解憂結合起來,同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結合起來,用群眾問題的解決、發展質量的提高、服務大局的成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色。制定本區關於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實施意見、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全面提升城區軟實力的實施意見、高質量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實施計劃,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在普陀落地生根。深化落實“大走訪面對面”“片區接訪”“走四百”等機制,推進“百名黨員下基層”“千個支部展新貌”“萬名先鋒見行動”,全力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圍繞國家和上海改革發展大局主動作為,在科創引領、產業升級、重點地區建設、民生改善、城區治理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比學趕超、建功立業。

記者: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請問普陀區是如何部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

姜冬冬:普陀區黨史學習教育堅持聚焦一個“實”字,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發展做貢獻”實踐活動,並同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學黨史、悟思想”的內在提升,更好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扎實舉措,以為民辦事的好作風贏得人民群眾的好口碑。

姜冬冬深入社區聽民情民意。

一是廣泛深入開展人民建議征集。在全區31個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片區全覆蓋建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連點成線,織線成片。同時,依托“隨申辦”信箱矩陣和“上海普陀”融媒體號,搭建網上“直通車”平台,形成“面對面+鍵對鍵”征集雙通道,讓社情民意觸手可及。2021年以來,共接收處理群眾意見建議事項2000余件,圍繞“我為黨代會獻一計”“提升城區軟實力”“打造蘇河景觀步道”等開展定向征集10余次,向市、區領導和有關部門報送重要建議摘報20余條,採納率達98%以上。一大批有見地、有溫度的金點子、好建議嵌入社會治理、走進決策視野、變成亮點舉措,推動城市更溫暖、管理更精細、生活更美好。

二是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發展作貢獻”實踐活動,分層分類細化任務安排。我們堅持“領導班子做表率”,區四套班子成員每人牽頭解決1-2個急難愁盼問題,每月用半天時間下沉片區接待群眾。我自己牽頭推動落實了“東新支路舊住房綜合修繕整治”等3個項目。同時,推進“百名黨員下基層”,完善機關—社區“直通車”,引導全區500余名處級干部走訪基層黨支部聯系點,確保重點清單項目如期完成﹔推進“千個支部展新貌”,全區2960個黨支部走家入戶、走樓串企,推出“結親戚”“獻一計”“晒答卷”等實招硬招﹔推進“萬名先鋒見行動”,建立一批先鋒崗、責任區,全區黨員在“黨徽在閃耀”平台認領群眾“微心願”2277個。

三是扎實破解民生堵點痛點難點。形成全區“民生+發展”重點任務兩張清單共119個事項,區級層面確定“為老舊小區開辟機動車出入口”等12個重點項目,由我牽頭,分管區領導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挂圖作戰、銷項推進,年內全部完成。全區上下聚焦問題、真抓實干,推出“建設智慧一鍵叫車屏”“打造社區共享直播間”“開設家門口幸福食堂”“零投入開通西北物流園區巴士”等舉措,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過程中,建立健全調研論証、辦理反饋、協調督辦的閉環機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把學習教育成果切實轉化為群眾實惠和發展成效。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的“七一”重要講話上指出,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長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普陀區在實踐中是如何貫徹落實的?

姜冬冬:2007年9月4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視察普陀時特別強調,要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切實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對群眾充滿感情,能做小事、善做小事,切實把廣大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一是做到愛民親民。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對群眾充滿感情。老百姓心裡有杆秤,隻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隻有對群眾充滿感情,群眾才會對我們充滿感情。其次要經常性走下去。對於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來說,經常性走下去應該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鍵對鍵”不能取代“面對面”,和群眾見面不見面,效果大不一樣。隻有縮短同群眾的“物理距離”,才能拉近相互間的“心理距離”。關鍵是做到腳勤、嘴勤、腦勤。腳要多走,當馬路書記、馬路主任﹔嘴要多問,了解情況、真誠溝通﹔腦要多動,思考問題、將心比心。隻有敲開群眾的家門,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交流,才能真正打開群眾心門,贏得群眾信任。再者,還要善於做小事。群眾是善良、朴實的,他們的要求往往並不高。要把群眾反映的“小事”當作黨委、政府的大事來辦,讓群眾感受到黨委、政府的誠意和決心。

二是做到利民惠民。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當前,普陀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理念,制定並推進落實相應的行動方案和實施計劃。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更要及時感知居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件、實打實地解決好。我們全面推進“藍網綠脈橙圈宜居美路”城市更新五色行動,其中“橙圈”就是要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和家門口“一站式”服務綜合體,整合黨建、群團、養老、醫療、教育、文體、親子等資源和項目,讓群眾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更幸福。

姜冬冬調研蘇州河中遠兩灣城段,聽取居民群眾意見建議。

三是做到靠民育民。做好群眾工作,要善於宣傳群眾,講老百姓聽得懂也願意聽的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傳達到最基層、傳遞到人民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要積極組織群眾,把群眾的心思摸透摸准,不做群眾的尾巴,走到群眾的前面做工作、做表率﹔要深入發動群眾,和群眾商量著辦,發動群眾一起辦,引導群眾在自主協商中解決問題。比如,作為上海“一江一河”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陀區在蘇州河貫通工程中承擔了“半壁江山”的艱巨任務。在打通情況最復雜、難度最大的斷點——中遠兩灣城小區岸線的過程中,積累了走好群眾路線的寶貴經驗。我們通過“磋商會”“小手拉大手”“開放體驗日”等方式,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溝通,切實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把道理講到群眾心坎上,把群眾共商共議的決策和建議一件件變為現實,把“萬條心”擰成“一股繩”,最大程度做到還河於民、還景於民、還綠於民,打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普陀區高度重視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請問,在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辦理好網民留言、回應社會關切等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取得了哪些實效?

姜冬冬:網民留言是黨委和政府執政為民的“晴雨表”。普陀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把辦理好網民留言作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渠道,同黨史學習教育和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相結合,不斷完善聽民聲、解民憂、匯民智的常態長效機制。

一是暢通渠道,真情“聽民聲”。建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挂帥,各部門“一把手”批辦網民留言的工作機制,從網言網語中聆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需求。著力提高辦理時效,安排專人負責平台瀏覽,做到當日留言、當日登記,並精准交辦至承辦單位,讓群眾需求“網上跑”、責任部門“主動辦”。著力提高辦理回復質量,加大與網民溝通聯系力度,及時關注網民的感受和情緒,用我們工作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

二是健全機制,合力“解民憂”。把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納入全區黨建引領“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和信訪工作目標考核,完善受理、登記、交辦、反饋、回訪等工作標准和工作流程,對群眾反映集中的辦証辦事、物業管理等問題實行跟蹤督辦,確保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得到有效落實。2021年以來,人民網普陀“領導留言板”共辦理網民留言98件,回復率達95.92%。有群眾在后台評價,“感謝普陀區政府熱心為民的辦事情懷和認認真真解決問題的工作作風”。

三是加強研判,主動“匯民智”。把網民意見建議作為發現短板不足、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將解決網民訴求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依托網民訴求數據的“富礦”,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認真分析研判,提出對策建議,推動基層治理從“有一辦一、舉一反三”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發展,更好地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轉化為黨委和政府的治理效能,直接推動了“開通社區便民門”等一批實事項目落地和工作機制完善。

記者: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始發地。請問,普陀區是如何立足自身稟賦,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

姜冬冬:2021年以來,普陀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區“十四五”規劃強勢開局,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普陀發展站上了新台階。當前,普陀黨員干部群眾的精神狀態昂揚奮進,全區上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生動景象,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一口熱氣騰騰的大火鍋。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姜冬冬參加“陪辦”活動,為企業辦實事。

一是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預計全年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25.56億元,同比增長13.5%。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點產業集聚發展,一批龍頭型企業和引領型項目扎堆落戶,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著力打造上海對接長三角的會客廳。中以(上海)創新園、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突破,海納小鎮落子布局,“一帶一心一城”開發建設全面提速,區域經濟發展結構更優、韌勁更強、后勁更足。

二是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統籌抓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質量民生。13項民心工程和27項民生實事項目如期完成,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優質均衡,老百姓家門口的服務更加豐富便捷。“半馬蘇河”全面貫通,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結合慶祝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建村70周年,全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示范點。

三是城區治理探索創新。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全力為普陀人民筑牢防疫屏障。全面推進城區數字化轉型,在全市率先啟動應用場景征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更加管用實用。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深入開展清潔樓宇行動和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是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在上海》緊密結合,做到融會貫通,一體落實。精心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打造有普陀特色的初心學堂、黨史課堂。整體打造“靠譜”區域化黨建品牌,“樓委會”模式在全市推廣,更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化細化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機制,政治生態始終風清氣正。

不久前,普陀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描繪了未來普陀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明確了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寫好五線譜、譜好兩部曲,攜手零距離,共話同心圓”,即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城區形象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城區治理高效能、干部人才高素質﹔加快建設“創新發展活力區、美好生活品質區”﹔與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各類主體加強聯動、攜手發展﹔同全區人民一道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家園”。

干事創業,關鍵靠人。面向未來,普陀全體黨員干部將大力弘揚“人靠譜(普),事辦妥(陀)”的好作風,比學趕超,創先爭優,做到“以四到四辦換四心”,即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面面俱到,該辦的事堅決辦,決不能拖﹔能辦的事馬上辦,決不能等﹔難辦的事設法辦,決不能放﹔合辦的事協作辦,決不能推,讓企業和群眾等各類主體辦事更省心、發展更順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

普陀是一座紅色之城、英雄之城,是一座曾經創造過輝煌也一定能夠再創輝煌的光榮之城。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學深悟透百年黨史這部最好的教科書,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以“趕考”的姿態跑好新征程的“第一棒”,奮力譜寫新時代普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編:王文娟、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