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願望 徐匯用數字化手段探索家庭養老模式

2021年12月18日09:47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家住華涇鎮的戴老伯今年已經87歲了,多年來一直獨自居住,自己照顧自己。近幾年逐感覺漸力不從心,但又不想去養老院。如何實現“養老不離家”,又能讓老人享受到精准的全方位服務?徐匯區數字養老給出了解決方案。

針對戴老伯的情況和需求,華涇鎮安排評估人員上門實地勘察,設計了有針對性的適老化解決方案,對家居環境進行必要的適老性改造:針對洗澡困難的問題,安裝了固定可折疊淋雨凳,坐姿洗浴更省力,同時配備防滑墊,降低滑到風險﹔針對易忘關燃氣的問題,安裝了燃氣報警器,燃氣泄露時能夠及時報警提醒,避免傷害擴大。

經過一周時間的專業安裝及改造,添置照護服務所需的護理床、康復器具、移動輔具等設施設備,戴老伯家變為一個適老、安全、溫馨的家。

除了硬件改造外,數字“雲”的關懷也無處不在。在永康養老院的24小時居家養老智能化系統中,戴老伯的體征數據隨時可看。這個系統通過應用智能床墊、人體雷達、生命體征探測離床感應、體征監測、緊急呼叫等設備,實時搜集、傳輸、分析各種狀態數據,並能夠實時預警,提醒工作人員實時了解老人的狀態,實現跌倒、疾病等突發事件的多場景監控,及時響應服務請求。

為防跌倒,戴老伯家裡添置了無感跌倒報警探測系統,用非接觸式探測,提高使用便利性。通過對住房的改造,系統可以在不接觸老人的情況下進行探測,無需佩戴,解決了老人不願佩戴、忘記充電等問題﹔可以有效覆蓋視頻監控系統的盲區和禁區﹔不受環境溫度影響,識別率更高﹔運用Wi-Fi、微波、超聲等射頻信號,通過雷達技術、人工智能算法對監測信號進行分析和識別,從而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的環境監測和人體行為感知。

通過一系列的軟硬件配置,戴老伯可以安心享受“家庭照護床位”:在自己家養老,同時通過智能平台享受專業服務。養老機構的雲端系統,會綜合來自多種設備的數據,分析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實時預警。醫護團隊根據老人的情況,按照不同護理等級制定個性化服務計劃,及時跟進人員上門進行醫療和生活方面的照護。比如每周上門,對戴老伯進行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及設備維護等工作﹔組織醫護人員定期上門,提供專業的就醫參考及慢性疾病飲食指導。

戴老伯只是徐匯推進數字化養老工作的受益者之一。記者從徐匯區民政局了解到,徐匯依托“一網統管”組織架構,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數字模塊”,以體制內機構為主,各類服務平台為輔,努力探索構建“1(區政府統管)+13(街道鎮)+N(區民政、醫保辦、衛健委、醫療衛生等專業服務部門機構)+306(居委)+M(公辦和和非公養老機構等)”的數字化社區居家徐匯為老服務平台,努力實現用數字“管政策、管平台、管人、管事、管過程”的功效。

借鑒機構醫養、康養經驗,把養老資源和養老服務向家庭“延伸”“突破”。重點推進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通過通信、定位、行動和生理體征等監測技術對老年人行為進行實時監測,提供急救、健康管理等專業化服務,借鑒機構服務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家庭養老模式”。

此外,徐匯還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和雲計算等數字化新興技術,推動養老服務,轉變養老模式、養老觀念、養老服務結構,從服務和方法上進行變革,去繁化簡,突破服務壁壘,跨越數字鴻溝。圍繞“賦能高品質”核心,聚焦養老相關的醫、食、住、行、文、體、康、護八大領域場景開發。

徐匯區以技術手段提質養老服務供給、便捷養老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數字化生活新圖景,以數字化推動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