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當城市人成為城市空間“主人” 遇見上海的詩意

2021年12月07日09:32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發現上海軟實力③當城市人成為城市空間“主人”,遇見上海的詩意

  樂聲悠悠,回蕩在裡弄,仿佛又見到兒時奔跑嬉戲的畫面﹔台上脫口秀演員唇槍舌劍、鋒芒畢露,台下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與一起來的小伙伴低語討論……剛剛過去的周末,二胡演奏家馬曉輝在新開放的“今潮8弄”辦起音樂會,上海國際喜劇節脫口秀俱樂部團體賽把笑聲帶進蘭心大戲院旁的朵雲書院·戲劇店,非常態的“演藝新空間”日漸成為上海市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常態化選擇。

  在業內人士眼中,即將過去的2021年,上海文化行業表現出很強的疫后修復能力,塑造著上海這座城市新的文化生態。老建筑、新書店、文創園區、商業綜合體……無處不在的演藝新空間不僅“可讀、可聽、可看、可游”,而且“可秀、可玩、可回味”。截至今年底,上海的演藝新空間有望達到100家。

  在“15分鐘生活圈”的細致規劃和專業化的城市更新過程中,“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的日常畫面,折射著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生動圖景。當城市人成為城市空間的“主人”,遇見詩意、感受暖意、享受愜意的上海城市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美好。

  探尋“城市秘境”海派文化立於新的潮頭

  位於四川北路的今潮8弄由典型的新式石庫門裡弄住宅組成,其中數十棟老建筑始建於百年前。“今潮8弄”這個名字,寓意著這裡的8條百年弄堂,要在“有機生長”中賡續海派文化,再立潮頭。

  冬日暖陽裡,藝享申城·海派今潮開幕演出季、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青藝無界青年藝術展和主題集市,在“今潮8弄”制造著一處處驚喜,不僅周邊居民搶先“打卡”,不少年輕人選在周末專程來逛。

  “如果說弄堂承載了海派文化的記憶,‘今潮8弄’用一種特別上海的方式詮釋著:海派文化就是不斷重新定義自己。”90后劉雅說,自己的興趣是和小伙伴一起探訪上海的“城市秘境”,“有老建筑的味道,可以聯想發生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歷史故事、活躍在這裡的歷史人物,同時有新的潮流、新的文化、新的活動,構成城市新的風景。”

  這個周末,她和朋友相約,先去前身為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的“1925書局”聽一場“商務印書館虹口講壇”的閱讀分享會,再步行到不遠處新揭幕的“今潮8弄”看看弄堂裡的藝術展,“心靈很充實。”

  在作家陳丹燕看來,所謂“城市秘境”,或許是人們走在街上不能一下子看見的,“在上海這座城市,‘混雜’帶來的戲劇感很強烈。一個房子有西班牙的窗、希臘式的柱子,你會想象有很多故事在裡頭。如果可以深入這些空間,你就知道你跟這個街區生活在一起。”

  今年秋天,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推出戶外沉浸式演出《武康路19號》,將舞台從劇場搬到了馬路上。觀眾對形式新穎的文旅結合項目表現出強烈興趣,演出開票5秒即售罄。編劇喻榮軍覺得,這來自“戲劇+武康路”的魅力,也是藝術產品賦予城市空間的活力。

  “弄堂就是舞台,也是承載藝術的容器。”在今潮8弄運營方崇邦集團總裁鄭秉澤看來,城市的物理空間都是藝術表現的場所,藝術活動形式亦不拘泥於線下,而是可以通過實體與虛擬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沉浸式體驗。

  “以武康大樓為核心,輻射整個衡復風貌保護區,由建筑師帶隊做短途城市行游,讓市民、游客不光從物理角度認識建筑與街區的模樣,而是認識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是如何沉澱下來的。”陳丹燕與建筑師章明共同發起的“建筑記憶,城市風景”文學行游路線4月“世界讀書日”上線,每次招募活動的名額總是一搶而空,“上海不僅有網紅馬路,更有懂馬路的人。”

  走入“城市書房”美好生活綻放詩意暖意

  “有書店、咖啡店,還有黑膠唱片,愛了!”年末,岳陽路上新開的“BOOCUP浣熊唱片店”飄蕩著悠揚的“香頌”音樂。先在入口處沐浴手沖咖啡的濃香,再細細瀏覽陳列架上的一張張唱片,還有琳琅滿目的各色潮玩文創、樂譜、藝術書籍、畫冊,隸屬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的這家音樂主題書店開業不久,就讓不少愛樂者和書迷慕名而來。

  “在上海,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書店開業。”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副會長汪耀華觀察到,“轉角遇到書店”讓城市人的腳步慢了下來,“一邊喝咖啡、一邊閱讀,很多書店還辦展覽,有各式各樣的文藝活動,實際上是為閱讀增加了富有詩意的內容,擴大了想象的空間,豐富了閱讀的體驗。”

  皋蘭路上的思南書局·詩歌店由歷史建筑改造而來。最近,這裡的兩個小房間又做了新的“改造”,中國詩人張棗和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的作品分別成為兩個房間的主題陳設,一中一西,未來將每月更換不同的詩人作品,也歡迎市民在這裡寫下自己喜歡的詩歌,挂上牆。

  復興中路的黑石M+園區,本周,上海國際詩歌節將在這裡的TRI第三空間拉開帷幕。“草嬰讀書會”的熱心讀者們相約一同參加詩歌節活動,距離開幕式場地不遠的衡復風貌館3樓“燈塔書房”正是讀書會的活動據點之一。這裡離同樣位於衡復風貌區的“草嬰書房”很近,書友們相聚於此,仿佛可以與這片街區的歷史氣息共呼吸。

  燈塔書房,寓意讓閱讀像“燈塔”一樣照亮社區生活,是徐匯區圖書館延伸到社區服務點的創新項目。剛剛獲得2021年全民閱讀優秀項目推介的嘉定區“我嘉書房”和閔行區“城市書房”、浦東新區“融書房”、普陀區“蘇州河書房”、靜安區“寧的書房”……市民家門口的公共書房賦予城市空間更多詩意與暖意。以“我嘉書房”為例,兼具24小時自助圖書室、文化交流休閑空間、志願者服務站等功能,引導和鼓勵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管理,服務半徑輻射嘉定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近百萬市民。

  在上海中心大廈52層,開業兩年多的朵雲書院·旗艦店人氣不減。這個曾讓作家余華感慨“可能唯有上海會將這樣的位置留給書店”的地標性空間,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容,散發著不止於“高”的空間魅力。9月,朵雲·藝“書”節讓閱讀與藝術、生活牽手﹔11月,由“雲端音樂會”“雲端樂賞會”組成的音樂系列分享活動,讓讀者在“抬頭看雲,低頭看書”之外,還能欣賞現場音樂會,感受新型文化空間的不同可能性。

  “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文化,就是要與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每一個主人分享。”作為“雲端樂賞會”嘉賓的鋼琴家孔祥東如此感慨。

  “建筑不僅是用來‘打卡’的,更是城市人生活的空間與精神的家園。”番禺路上,鄔達克故居的小院裡,同濟大學教授伍江與“鄔迷”們一同參加連續7年舉辦的“鄔達克建筑遺產文化月”。如他的寄語所言——當更多人以主角的態度看待上海的新老建筑,歷史建筑得到呵護,新的故事不斷發生,這座城市的文脈是如此清晰又親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