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背后,上海航天人功不可沒

2021年10月16日09:00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2021年10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遙十三火箭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精准送入預定軌道。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與先期發射的天舟三號及天舟二號、天和核心艙組成的“一”字型組合體實施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

在這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研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制任務。

在太空“搭積木”

想要在太空建起一座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家園,離不開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被稱為“太空之吻”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的對接機構則是實現對接的核心。

神舟十三號將首次與49噸級的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神舟八號以來5艘飛船與目標都是軸向對接,而徑向與軸向的夾角呈90度。

在發射神舟十三號前,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分別停靠核心艙的前向端口和后向端口。這樣的布局是為了滿足神舟十三號徑向交會對接時的組合體姿態控制要求,對接機構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對接偏心長度變大的可能。為此,805所對接機構分系統通過全面分析對接工況,在增加可控阻尼器的基礎上,配合總體完成任務規劃,並開展了31個工況的捕獲緩沖試驗,確保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徑向穩妥可靠對接。

“對接機構分為主動對接機構和被動對接機構。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以及后續發射的兩個實驗艙都配置主動端,入軌后,它們會自主完成與核心艙上的被動對接機構的捕獲、拉回、鎖緊。不同的飛船將根據任務需求,對接於核心艙上配置的各個對接口,這也是核心艙被稱為‘太空母港’的由來。”八院對接機構設計師說,隻要后續有航天器發射,就必須通過對接機構才能實現與空間站艙段的組合。任務重、節點緊,產品的研制生產不允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否則就會影響到整個任務的進程。

按照后續空間站建造及運營規劃,八院對接機構團隊每年都要至少保証5套對接機構的生產交付,才能跟得上空間站工程高密度發射的步伐。目前,八院通過部組件產品化、測試項目通用化以及發射場流程優化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生產、總裝、測試、試驗效率,在確保滿足空間站建造及運營階段需求的同時,也保証每一次“太空之吻”的完美亮相。

太空用電更可靠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電源系統保障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承擔。

“整個空間站系統,空間站三艙+神舟飛船+貨運飛船,電源的能量是可以互相傳動、互相補充的。其中,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採用了低壓電源系統的神舟飛船將作為受電端,接受來自空間站的並網供電。”811所神舟飛船電源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唐筱介紹,神舟十二號在軌運行期間,開展了與空間站核心艙的並網供電試驗,在前向並網端口接受了來自核心艙的電能補充。“我們分別驗証了飛船不同負載、不同發電能力組合工況,覆蓋了光照區和陰影區的交替變化,充分考核了並網供電功能和並網控制策略的正確性。”

811所神舟飛船電源分系統主任設計師鐘丹華介紹,為了讓神舟飛船以更加可靠的狀態參與聯合供電,研制人員進一步開展了提高電源產品的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如首次在發射場開展了整船狀態下的太陽翼展開、測試及相關工作,讓太陽電池翼具備整船狀態下展開、收攏及測試的能力。

與以往太陽電池翼在推進艙單艙狀態下的展開、收攏相比,此次試驗需要更大的精密轉台以托舉三艙的重量,並需要設計專門的展開延長支架,以在三艙組合狀態下避開軌道艙、返回艙艙體的干涉,順利吊挂太陽電池翼。當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再一次擺在眼前時,這支身經百戰的研制團隊周密策劃、協同配合,制定了72小時兩班倒工作制,合理安排流程,成功完成了相關試驗工作,為發射任務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