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自治區政府正式批准莎車縣、葉城縣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上海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四縣均已實現脫貧摘帽。其中,澤普縣、巴楚縣分別於2019年4月、2020年1月退出貧困縣。自2010年3月上海援疆移駐喀什地區以來,助力脫貧攻堅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面對這一成果,小編採訪了新一輪援疆上海對口支援喀什地區的前后四個批次的援疆干部,讓他們來分享一下援疆感想
陳忠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第七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中共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黨委委員、綜合計劃組成員,中共喀什地委副秘書長
欣聞莎車、葉城今年順利脫貧摘帽,回想新一輪援疆上海對口支援從阿克蘇地區移駐到喀什地區之初,四縣的社會發展條件較差,當時工作的場景歷歷在目。如今,四縣煥然一新,新起點、新氣象。這一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十年來上海援疆干部人才的辛勤付出。盡管已經離開多年,但仍備感欣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小康社會是干什麼?就是要讓全國各族人民都過上好日子,這也理應是上海援疆人的共同心聲。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喀什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工作與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讓我難以忘懷。可以說喀什,永遠留在我心中。
陳冬發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第七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澤普縣委常委、副縣長
三年援疆路,終生援疆情。回想那三年的援疆經歷,我們修建4374戶農村安居富民房,結束了當地農民住土坯房的歷史。全力以赴幫助金湖楊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南疆5地州首家5A級景區,策劃舉辦20多項大型活動,媒體竟相宣傳推介澤普等。
援疆,讓我蕩滌了浮躁之氣,豐富了人生內涵,真切地感知國家戰略和民族團結的深意。我從澤普各族干部群眾身上學到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體會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了上海后方各界的無私奉獻,感悟了各族群眾親人般的真摯感情,收獲了一生永恆的新疆情懷,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激勵我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書寫人生更精彩的篇章。
張珺
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黨委委員、澤普分指揮部指揮長、澤普縣委副書記
三年援疆給我們援澤干部最大的感受是:“民生為本,民生連著民心”。在上海援建澤普縣的分指揮部宿舍樓,外牆上寫著一行歪歪扭扭的漢字:“上海的人們,謝謝!寫的人:艾孜買提江。”至今,援疆干部們還不知道誰是艾孜買提江,留在牆上的是一個澤普普通群眾的心聲。援疆是責任,是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援疆三年,我們與當地干部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一起見証了澤普的發展和變化。我想,隻要我們援疆干部一棒接著一棒干,甘於奉獻、敢於擔當,堅韌不拔、積極作為,就一定能用真心真情贏得當地干部群眾的信任和贊譽,與他們一道同心共力,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騫偉
2014年至2016年,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葉城縣住建局副局長
三年援疆工作,讓我和葉城結下了深厚感情,葉城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最近看到葉城正式脫貧摘帽的信息,內心無限感慨,無比激動。我在援疆工作期間,主要負責葉城縣安居富民工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回想當初為了能夠建成老百姓滿意的房子,我可以說是跑遍了葉城縣所有的鄉、鎮、場,最遠的鄉村距離縣城150多公裡,而且都是山區土路,懸崖峭壁,甚至有些地方還沒通路需涉水過河,開車走一趟往往需要8-9個小時。
這三年間,葉城分指助力全縣共完成24900戶安居富民工程和游牧民定居房的建房任務,使得20.8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了居住條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抗震房。同時,爭取援疆資金用於農村村建配套建設,修鄉村水泥柏油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建休閑小廣場等,極大得改善了全縣村容村貌,很多農民告別了“世代走土路、塵土滿天飛、晚上一模黑,看天過日子”的生活。此外,為3個貧困山區鄉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和人畜飲水工程,也使3200戶貧困農牧民告別了邊緣山區、邊境貧困村祖祖輩輩用不上電,喝不上安全飲用水的歷史,極大地改善了貧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
葉城縣脫貧摘帽,意義重大,讓各族群眾更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理念。祝福美麗的第二故鄉越來越好,各族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華祥義
2014年至2016年,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巴楚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副局長
作為第一位任職巴楚縣文體局的援疆干部,回想2014年初去鄉鎮時,看到鄉鎮因為缺少工作經費,日常開展的文體活動主要還是跑步、拔河、摔跤以及民族歌舞等。為此,在三年的援疆工作中,我們安排了鄉鎮文體活動援疆項目,每年組織上海文化團隊在巴楚鄉鎮巡演,也在當地舉辦了才藝大賽、農民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讓老百姓非常喜歡,甚至成為了他們生活的習慣。
時光飛馳,在援疆人的接續努力下,巴楚不但脫貧摘帽,而且越來越好,每每看到巴楚當地朋友微信上晒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覺得這樣的“炫富”,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左文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莎車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2020年11月,剛看到莎車縣退出貧困縣的公告時,激動的淚水就不爭氣得在我的眼眶裡打轉。這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一批批援疆干部共同努力的結果。我有幸參與脫貧攻堅戰這一國家戰略,可以說是不虛此生,祝福莎車的明天更美好……
回想2017年,我到莎車縣,重點推進安居富民工程,這也是上海援疆精准扶貧的重點工程。當時,仍有不少農牧民居住在“土坯房”“土塊房”中,“晴天一層灰、雨天一灘泥”、這裡又是地震多發帶,居住環境的惡劣。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攻堅任務,三年期間,我踏足36個鄉鎮(管委會)9037平方公裡,行程6.2萬公裡,推動全縣共建成安居富民房6.387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萬戶),牧民安居房150戶,全面實現莎車縣農牧民住房安全的目標。
同時,積極推進鄉村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建成鄉村道路517.6公裡、自來水及排水管道603.5公裡、村民文化廣場57座20.05萬平方米,打造9個美麗鄉村示范點。為莎車縣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
盛中華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澤普縣委農辦副主任
中央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要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聚民心,保民生,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也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作為一名黨員,在援疆工作中,我深感責任重大,正是援疆干部人才接續在不同崗位上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現在上海對口支援四縣的脫貧摘帽。我當時在農業局分管農業援疆項目,農產品銷售,缺少有效的銷售渠道是制約當地特色農產品發展的瓶頸。為此,我通過各種形式搭建澤普優質產品和上海廣闊消費市場之間的橋梁,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推動農產品銷售。
馮亮
2017年至2019年,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澤普縣衛生局副局長兼澤普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遠在萬裡之外,聽聞上海對口支援四縣脫貧摘帽,不由得會回想起自己那三年的援疆工作。那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無旁騖,隻管治病救人。當然,這既是奉獻,更是收獲。
醫療援建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赴疆醫療隊人數有限,專業覆蓋面有限,而急需幫扶的醫院和群眾數量遠遠超出了醫療隊的極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在南疆建起滬疆遠程醫療,用互聯網向大后方要資源,彌補派遣醫療隊專業面不足。另一方面,面向分布最廣泛的鄉村衛生院,提出“聯聯看、對對扶”滬疆基層醫療機構結對幫扶模式,讓同樣分布數量最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起幫扶任務。
“聯聯看,對對扶”模式建立起來后,上海閔行的社區醫療專家以柔性流動方式,分批次赴南疆結對衛生院開展指導交流,這樣澤普每家鄉鎮衛生院都結了一門“上海親”。兩地畢竟相隔萬裡,專家不可能時時都在,我們用信息化醫療實現“千裡醫緣一線牽”。
周海榮
2020年3月進疆,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莎車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縣委黨校副校長
看到助力莎車縣脫貧攻堅階段性任務的圓滿完成,作為第十批的援疆干部,我也是與有榮焉。為助力莎車縣的脫貧攻堅和順利推進年度援疆項目,一有時間,我就下鄉調研,或看項目現場,或了解干部群眾需求,用最短的時間鉚足發力的勁。脫貧攻堅離不開各類干部人才能力的提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積極推行莎車縣“四個千人”培訓培養鞏固提升方案,並在年內付諸實施。截至目前,莎車縣共開辦“四個千人培養計劃”培訓班6期,共培訓4678人,為每個村培養了8-10名以上后備干部、致富帶頭人、優秀婦女示范戶等,為明年的換屆、國語推廣使用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同時,我還時刻不忘將浦東的先進工作理念帶到莎車,融合到其所分管和負責的干部人才培訓、城市黨建和援疆項目推進管理等工作中。針對莎車縣社區黨建和社區發展亟待提升的現狀,我積極將浦東新區探索成功的“家門口服務體系”成功經驗引入莎車,結合當地實際進行完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嘗試,現已在其包聯的城中片區的6個社區進行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在明年進行復制推廣。
朱一亮
2020年3月進疆,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擔任葉城縣教育局副局長
教育扶貧是上海市寶山區教育人援疆的重要使命之一,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是扶貧開發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文化潤疆的重要體現。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前幾批援疆干部人才用自己的付出為這項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新一批援疆干部,自當效仿前輩,不負三年援疆情,昆侖山下立新功。
(來源:上海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