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開發開放果實豐碩,而今瞄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
浦東勇擔使命再出發
上海浦東,三十而立。
30年前,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趨勢,改革開放從何突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開發浦東、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
30年后,浦東已從一片阡陌農田變為一座璀璨的現代化新城。30年前,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僅60億元,2019年達1.27萬億元﹔人均GDP達22.91萬元。浦東,以佔全國1/8000的土地,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3份新“考卷”——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去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浦東用7年左右時間,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杆。
浦東,又有了新的使命。
敢闖敢試、先行先試,樹立改革開放的旗幟
1990年4月18日,開發開放浦東的大幕拉開。
一個多月后,人民日報以《太平洋西岸的曙光》為題,報道了這件“震動上海”“震動中外”的大事帶來的“浦東熱”“浦東速度”,斷言浦東這塊土地隻要加以開發,就會光彩奪目。
上海建工集團塔吊司機魏根生,從高天流雲之上目睹了奇跡在腳下這片土地上漸次發生:爛泥渡路變身為銀城東路,陸家嘴已是高聳入雲。雲海中,魏師傅和工友們吊起一個個重逾數噸甚至幾十噸的構件,不斷“刷新”陸家嘴、浦東乃至上海的高度:420米的金茂大廈、492米的環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
“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的浦東,轉瞬就一飛沖天。
金融貿易區規劃在了陸家嘴,“可誰都不知道這‘金融貿易區’怎麼建設”,首任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安德回憶說。
不知道,就借鑒。1.7平方公裡的小陸家嘴地區,向國際招標征集規劃方案,開創了中國城市規劃史先例。面對經過優化組合的規劃方案,英國設計師羅杰斯驚嘆:“下個世紀的教科書上,一定會出現你們的規劃和建筑!”
開放品格和規則意識,是浦東奇跡的密碼之一。
應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方寸之地的陸家嘴金融城,如今已成為外資金融機構布局中國業務首選地,集聚了佔全國41%的外資法人銀行、佔上海89%的外資財險人身險法人機構,以及佔全國90%左右的外資私募機構﹔集聚了上海証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機構……
2020年3月,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二十七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晉升全球第四。2007年該指數首次發布時,上海排名第二十四位。
前不久,由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和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出台,被稱作“金融30條”,涵蓋金融改革創新和金融對外開放等內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正在堅實落地。
今年首家登記備案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穎表示:“從全球視角看,這裡是世界上資管業最具發展前景和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30年來,從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在全國創造了50多個“第一”。這些“第一”就像種子,播撒在改革的試驗田裡,收獲了豐碩的果實,也印記下先行者敢闖敢試的足跡。
迎難而上,制度創新的步伐更快、對標更高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總結了浦東的“三股氣”。他說,“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繁重的發展任務,要進一步舉全市之力把浦東這張王牌打好”“傳承好、發揚好開發開放之初那股敢跟全球頂級水平對話的志氣、強烈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氣、艱苦奮斗忘我工作的朝氣”。
這“三股氣”,讓浦東新區無懼壓力測試,制度創新的步伐更快、對標更高。
30年前蘆花瑟瑟的海邊荒灘,如今已是現代化臨港新城——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馬斯克在此投入500億元人民幣,建造美國本土以外首個特斯拉超級工廠。從奠基儀式到首批Model 3新車交付,耗時僅僅12個月。
特斯拉項目落地,是制度創新的結果。2018年7月,上海發布100條開放新政,放開引入國外新能源汽車,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才能“第一個吃螃蟹”。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汽車業,特斯拉卻在4月10日的上海發布國產Model 3長續航版車型,補貼后價格低於業內預期,受到市場追捧。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國產版在中國市場銷售排名第一。
早在2月10日,上海特斯拉便已復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幫助解決員工住宿等問題,協調保障了特斯拉一些供應商的復工復產。目前,特斯拉復工率超過90%,產能超過疫情前水平。
不光是臨港新片區,當前浦東各地正心無旁騖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陸家嘴金融城最早恢復常態﹔洋山港的自動化碼頭凸顯抗疫優勢,3月份集裝箱吞吐量達163萬標箱,達去年同期95.3%。
上海社科院原研究員、早年參與浦東發展規劃研究的王國榮回憶:那時浦東大道141號簡陋的辦公室裡挂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大家心裡就一個念頭,要搞一個開放度更高的新區。
開放度更高,就要一次次突破制度藩籬,一次次刀刃向內進行改革。自貿試驗區310多項“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推向全國。負面清單、單一窗口、事中事后監管、先照后証、証照分離……7年前從浦東出現的這些陌生新詞,如今在全國已耳熟能詳。
要做制度創新的高地,不當優惠政策的窪地,浦東緊緊依靠制度創新,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2013年,中國首份負面清單在這裡擬就,撬動政府審批制度進行革命性改革,邁出了與國際通行投資規則接軌的重要一步:“非禁即入”。負面清單從最初的190項,經過5次修訂,2019版減少到37項。在浦東,95%以上的外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截至去年底,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超過2700個。浦東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制造業對外開放,在外商獨資醫院、認証機構、職業技能培訓等50個開放領域實現全國首創項目落地。
怎樣讓投資便利、資金進出便利?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成為金融改革的一大創新。“這就好比建立了‘電子圍網’,構成了一個金融領域的‘特殊監管區’,關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動,而與境內資金又有隔離。”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截至去年底,浦東開立的自由貿易賬戶達13.1萬個,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額累計3.8萬億元。
浦東新區把制度創新的目標,鎖定在企業的獲得感。
華領醫藥是一家研發企業,手頭有新藥急於生產。企業有呼,政府有應。浦東利用自貿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自聯動”優勢,啟用國際慣用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允許新藥研發機構委托專業藥企代工生產,新藥研發成果進入市場的過程由此大大縮短。
至今,浦東誕生了全國15%的原創新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
勇擔新使命,再造一個新浦東
“如果說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之旅’,那麼,浦東開發開放則是中國經濟戰略布局歷史性轉變的‘攻堅之役’。”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
攻堅克難,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中央要求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而浦東,就要做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浦東在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完成新目標,相當於7年再造一個浦東。
使命在肩。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浦東,唯有改革開放再出發。
4月上旬,上海張江科學城地標性建筑雙子塔項目全部動工。兩棟320米超高層建筑建成后,不僅將承擔科學研發支持功能和科技商務服務功能,也將成為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區。
開發開放30年,張江科學城是浦東的另一位“優等生”。95平方公裡區域內,集聚著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人工智能島、細胞產業園等產業園區,還有2.2萬余家企業、58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以及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更有眾多從全世界涌來的高端人才。
如今,張江已形成新藥研發、藥物篩選、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証、量產上市的完備創新鏈,聚集了4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20余家大型醫藥生產企業、300余家研發型科技中小企業,還有40多家專業服務機構、100多家各類研發機構。張江,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藥谷”。
打造國際一流的大科學設施,上海不吝投入。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場效應”,讓頂尖科學家近悅遠來。
“大科學裝置光源二期,活細胞、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等設施,明年都能完成,超強激光已投入使用。”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印杰展望:未來5年,上科大自由電子激光建成,再加上中科院高研院、上海交大、復旦、中醫藥大學……在張江約2平方公裡的大科學設施群,有望容納幾萬名一流科研工作者。
上海推出“科創中心建設22條”,從人才新政、成果轉化、財政科技投入等角度,為科研人員鬆綁加油,為“奇異妙想”落地生根開辟“快速通道”。
上海創新“中國綠卡”的綠色通道,世界一流科學家紛至沓來。諾貝爾獎得主伯納德·費林加和庫爾特·維特裡希通過“綠色通道”,入滬工作。包括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已經永久落戶浦東。
對浦東“最新”“最高”的期許,意味著浦東新一輪改革開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更意味著中國未來科創的全球影響力。
對新浦東而言,未來已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7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