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老粮仓变身咖啡馆 城市更新如何更有创意?

2023年03月30日12:0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3月30日电(韩庆)城市历史空间如何盘活?城市更新如何更有创意?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过去的建筑之中?近日,在上海朱家角课植园路上,一个五十年代的老粮仓惊艳变身,成为了一家具有设计感的咖啡馆-一尺花园。

朱家角地处江南水乡,盛产稻米,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到清末民初,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秋收旺季之时,每日来镇上的大米可达到两三万石(240-360万斤)。

抗战胜利后,朱家角的米市很快又重新复苏。但却有部分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影响了老百姓们的日常生计。解放后,中共政府对此进行整改,建立了朱家角粮仓,实行统一管理。

1954年4月,国家在朱家角井亭港市附近,建立了可容纳2400万公斤粮食的苏式粮仓。变身的这栋粮仓,曾是原国家第二粮库、青浦第二碾米厂、朱家角粮食管理所的所在地。

粮仓建筑外观看上去敦厚、质朴,见证了粮油业从传统到现代、生活资源从匮乏到富足的时代变迁。

今天,沿着扇形楼梯,保留了精选藏书室、艺术展览中心、咖啡用餐区...每一个空间,都有着不同的光影与氛围。红砖、水泥和玻璃大厅的组合使得这栋建筑更富想象力和未来感,同时,还有一些自由感和神秘感。筒仓和一尺咖啡的融合实现了多种自由:阳光房自由、绿植自由、咖啡自由、发呆自由……

据介绍,改造后的空间规划与设计,都围绕着原来的六个储粮筒基础造型展开,并融入了现代工业化的设计元素。功能上,其中两个圆筒的内部被用以运输,其余都成为了空间结构的一部分。

到底哪些是被保留的元素呢?进入筒仓,有一个颇为复古典雅“漏斗”,其实是从前下粮的设置,工人们用麻袋在这里接上大米、小麦再进行打包、装运。

扇形楼梯旁,是过去的通风筒。其上的小圆孔保证粮仓的通风、阴凉,更有利于粮食储存,不易发霉。

五楼上,可以眺望淀浦河,曾经就是在这河边,工人们辛劳配合,一袋袋被打包好的粮食,被运输上船,送往全国各地。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江南古镇众多,但朱家角不仅有江南水乡的形,更有千年文化底蕴的魂。宋元年间,这里便形成集市,逐渐发展成为烟火人家的水乡重镇、文化名镇。不仅有粮仓,还有前期大清邮局,近年来,这里不少空间被创意改造,对古老建筑与新生活方式融合交错思考和实践,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样本。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