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为制造业注入韧性 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早有准备

2022年12月30日09:35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面对此轮新冠病毒感染影响,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早有准备

嵌入数智化,为制造业注入韧性

■本报记者 李晔

“最高峰时,几乎一半工人无法上岗,但数智化软件让生产变得可控,且提质增效,产能较过去至少释放10%,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此轮新冠病毒感染对订单交付的影响。”连日来,看着第一拨感染员工已“阳康”归来,生产线有生力量逐渐恢复,国内知名车企三级供应商生产负责人林勇终于松了口气。

12月上旬起,上海制造业一线工人开始进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人员减损、到岗率充满不确定性,让原本紧张有序的生产节奏经受考验。但记者从沪上部分制造工厂获悉,企业生产中提前嵌入的数智化管理工具,正竭力将产能影响降至最低。

生产变得可控节奏尽在掌握

林勇所在的企业,主打生产发动机涡轮叶片。近年来,市场一路上行,工厂订单应接不暇,但客户多、生产型号多,不同客户对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不一样,为管理带来“甜蜜的烦恼”。工厂为此痛下决心,于去年8月上线MES(制造执行)系统。林勇介绍,MES系统尤其适用于产品生产被分解为多项任务的离散制造,“像我们工厂,有蜡模、制壳、浇铸、后处理四个车间,环环相扣,能将各车间设备、生产计划、物料、人员等数据精准实时协同起来的软件助手就变得尤其重要。”

在企业上线MES系统前,生产线若出现故障,各路人马需火速前往现场,逐一排查,方能锁定问题所在,耗人又费时。下转 5版(上接第1版)MES系统则真实映射实际生产现场,遇到突发状况,系统会自动触发响应,由高级算法来判定和通知相应负责人到场,再不必投入全部人力。此外,问题原因、预计影响时间、谁在处理、进度如何,都能在手机端清晰呈现,待问题处置后,系统还会及时归因,进一步积累数据化沉淀下的经验。

林勇透露,从12月的第二周起,各车间进入人员折损高峰。但好在MES系统在迅速排查故障、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其另一大功能在于“神机妙算”。过去,车间排产多靠计划员的感觉和经验,但总是趋于保守。数智化工具则实事求是,根据实际出勤、订单、设备运作情况,准确计算出每日产能。“系统对生产节奏尽在掌握。”林勇说。

生产管理数智化正成为标配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感慨,2020年疫情至今,在孕育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同时,也极大加速了制造业数智化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车间、数字工厂的迅速发展,为制造业抵抗不确定性注入韧性。

面对此轮新冠病毒感染,越来越多的企业早有准备,早已将生产管理数智化视作标配。上海和达汽配有限公司,在汽车仪表板横梁、前后保险杠骨架等细分领域占据国内市场20%份额,客户包括上汽、通用、宝马、特斯拉、比亚迪等,订单量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司运营总监沈跃星介绍,工厂600余名一线工人,迄今感染比例超过80%。

据介绍,早在2003年,和达汽配就上线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随着软件运用逐步深入,企业愈发依赖,直到去年,集团作出重大决策,斥资数千万元,上线SAP思爱普、羚数智能等品牌的四套全新工业互联网系统,覆盖采购、销售、财务、物料、生产等多领域,将在下月实现正式切换。

“这些系统所带来的效益,可能数倍于我们已投入的数千万元。”沈跃星举例,在生产环节,需要用到羚数智能的生产系统管理软件,它不只提供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等,更堵住了一笔笔糊涂账。生产系统管理软件中的物料与库存管理功能,实现了各种生产经营行为的实时录入,且各环节的漏记、错记会在其他环节得到暴露、验证,从而实现彼此制约、道道留痕,避免了作假或资源流失。

“数智化系统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人不断看到提质增效空间。”据悉,和达汽配另一大痛点也有望迎刃而解——公司每年有140余个研发项目,研发部门不断领用各类研发所需零部件,但用在何处很不透明,对研发进展的推动也无从衡量。下一步,系统将开启新产品导入功能,研发物料领用、去向、效果评估均可量化,大量试验数据也不再白白放空,数据经沉淀和挖掘,下次再有类似产品研发,不用再从零开始。据保守估计,新产品导入功能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数百万元成本,这些无疑将真金白银转化为企业利润。

工业互联网本土新势力迅速崛起

不过,这样的数智化软件,并非简单将生产数据搬上网,而是基于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多家企业提及,过去,企业多采购思爱普SAP、甲骨文Oracle等欧美软件巨头产品。但近年来,国内一些曾供职于霍尼韦尔、博世、西门子等老牌制造企业的人才开始自立门户,由于深谙中国本土制造业流程和管理痛点,自主研发出更对路的数智化软件,反而更受制造企业欢迎,一批工业互联网本土新势力正迅速崛起。羚数智能创始人郭文蔚就深切体会到了需求浪潮,他告诉记者,尤其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动力变得前所未有迫切。“这些年,公司签约的中大型制造业客户既多又快,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老客户则几乎100%复购和增购,甚至将未来3年的智造运营全权托付给我们。”

据记者了解,今年10月,《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但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制造业更大的爆发潜力,在于占上海制造业30%比重的年产值1亿元以上、6亿元以下的中腰部企业,它们当下多困惑于工业用地和招工瓶颈,一味靠堆人、买机器扩产来实现增长的传统路径已越来越不可行。这些企业若能实现数字化转型艰苦一跃,就很有可能进阶为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头部企业,为上海工业生产增加值贡献实实在在的增速。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