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浦江戏曲节开启线上展演,“旧曲赋新词”为沪剧注入新活力

2022年11月28日09:13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滚滚浪潮,大江北望,三十而立的新闵行。创新又开放,生态人文强,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携手奔赴谱辉煌……”舞台上,京剧、沪剧、越剧、黄梅戏四剧种联动,共同唱响紫竹调《大江北望》。

四剧种联动,唱响紫竹调《大江北望》

这是第九届上海浦江戏曲节上的精彩一幕。11月27日,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长三角戏剧发展联盟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聆听上海声音”第九届上海浦江戏曲节线上展演在上海文化云平台直播,并申报国家文化云录播。

以旧曲赋新词,为沪剧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本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今年的上海浦江戏曲节以“聆听上海的声音”为主题,对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沪剧的常用曲牌《紫竹调》征集原创填词,展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延续“训、赛、秀”机制,赛事还邀请了四位特别导师对学员展开指导。

本次导师之一,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先生也在展演当天亮相,亲唱《陈毅在上海·望浦江》选段。该剧讲述了上海解放后陈毅同志大刀阔斧为上海的复兴与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的故事,重述上海这座光荣城市的红色传奇。

沪剧作为上海地区特色戏曲剧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依托上海浦江戏曲节平台,主办方八年来通过连续举办“乡音和曲” 沪剧邀请赛,积极打破文化壁垒,建立群文阵地。

今年,沪剧邀请赛的赛制较往届有了更大创新,除自选曲目外,面向各区馆及社会层面征集紫竹调填词作品是本届沪剧邀请赛的一大亮点,十分考验参赛团队及选手的创作功底。同时,这也是首次向社会层面开放参赛报名渠道。从爱沪剧、听沪剧到自己亲自参与创作、大胆展示,对推动沪剧艺术在群众中普及起到了良好作用。

征集令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多方响应。其中,来自区馆通道成人组选送的紫竹调填词作品16个,少儿组13个,社会通道的紫竹调填词作品14个。在这些作品中,不乏一些亮眼的优秀作品。展演当天,主办方对“乡音和曲”沪剧邀请赛区馆通道成人组紫竹调填词最佳创作奖、自选曲目优秀演唱奖以及社会通道紫竹调填词最佳人气奖和自选节目最佳人气奖代表进行了颁奖。少儿组紫竹调填词最佳演唱奖的徐紫恬以及其他12位获奖选手共同带来《家乡美》,用上海人最熟悉的声音,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与骄傲。

12位选手共同演绎《家乡美》

评审专家及导师们表示,以旧曲赋新词的形式,极大激发了广大沪剧爱好者的创作活力与激情,在继承和发展中又有创新,为沪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演当天,琵琶合奏、紫竹调填词优秀作品及多戏种联唱轮番上阵,不同的演绎方式,同心共奏《紫竹调》,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上海声音”的独特魅力。

百花齐放,曲尽其妙

据介绍,多年来,上海浦江戏曲节始终坚持以传播市民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为初衷,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传承沪剧的同时,也在积极搭建长三角戏曲交流互鉴的平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朗朗上口的戏歌《探窗》,将戏曲唱腔融入通俗歌曲的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迈出了解戏曲的第一步。

上海越剧团带来越剧经典名段联唱《流光溢彩》以及上海新艺民族室内乐团改编《紫竹调》与上海老歌《天涯歌女》,带来新民乐《上海回忆》《江南》,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就瞬间唤醒了无数人的回忆。

做戏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戏曲之美在世界传递——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国友人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句话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渐渐变为了现实。

新民乐《上海回忆》

当天,上海小荧星艺术团的小演员们来自不同国家,却用不同剧种、不同流派,唱响《国粹荧星》。本届少儿组自选节目最佳演唱奖的获得者付佳怡和历届上海浦江戏曲节暨乡音和曲沪剧邀请赛的获奖选手潘子轩、徐一丁,共同带来沪剧联唱《出灯.阳告.绣荷包》,赢得不少掌声。当新生代成了主力军,人们不禁赞叹戏曲艺术的未来可期。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