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网红埭" 上海金山朱泾老村官们有良方

臭水沟变成“网红埭”
金山朱泾老村官们有良方
■本报见习记者 沈思怡 记者 郑朕
“水体发黑,浑浊不堪!”回忆起小张泾河的原貌,金山区朱泾镇温河村村民张爷爷摆了摆手,捂住了鼻子,“河岸边腐烂的水草更是臭气熏天”。
现如今,小张泾河已焕然新生。沿着新建的沿河栈道蜿蜒而行,河水干净清澈,河岸景观雅致。傍晚时分,不少居民携伴前来,信步栈道,感受河畔夕阳与晚风,很是惬意。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老村官们的“金点子”。整治河道的经验还被他们整理成一份人民建议,投进了金山区人民建议征集办的信箱。
温河村拥有多达28条村级河道。2017年,温河村召集村里42名经验丰富的退休村干部,组建起“老村官议事园”,对村内大事、难事、重要事及“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积极建言献策。针对长久以来困扰村民的河道黑臭问题,“议事园”成员们自发组建了“老村官护河队”,每月两次参与河道巡查,及时反映问题的同时也给村委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更有效地调动村民们参与治水、护水的积极性,“老村官议事园”利用在村民中的威望,化身“老娘舅”,帮助环境与河道整治项目顺利推进。今年70岁的温河村老党员杨再水是“老村官议事园”的一员。在温河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户、示范埭创建期间,对于不配合拆违的村民,杨再水与“老战友们”逐一上门走访,以拉家常的形式摆事实、讲道理,经过沟通,许多村民同意拆除鸡鸭棚。
在老村官们和村委的不懈努力下,若干条村级河道的黑臭问题被解决在萌芽阶段,进而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除了“老村官护河队”,还有多重“保险”共保长效。作为朱泾镇村域面积最大的村,温河村依托河长工作站,形成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站长,村级河长、民间河长、河长助理员、专职工作人员级级下沉的模式,对村域内所有河道进行定期巡查监督和问题反馈。近年来,随着温河村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村里的条条河道都变得明净澄澈。
曾经,贯穿整个北横楼埭的北横楼江是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水沟”,经治理改造,如今已变成了景观河道,整个北横楼埭也一跃成为温河村的一条“网红埭”。
去年起,温河村又结合“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启动村庄改造“升级版”,护岸再加固,铺设排水沟,河道两侧新增健康步道,设置健身点供附近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参与度。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