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上海长宁摸索城市更新经验:老小区愿为公园改造往里退二米

2022年10月08日18:05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长宁摸索城市更新经验:既要保留风貌、提升功能,更要人民共建

老小区愿为公园改造往里退二米

■本报记者 舒抒

国庆假期,家住长宁区华院小区的居民周荣华发现,家门口的苏州河景观步道和中山公园,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白鹭、小松鼠,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类,每天早上推窗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得益于今年9月刚刚打开围墙、实现融合开放的中山公园,还有去年9月完成提升的苏州河华政段景观步道。

伴随百年校园、百年公园的焕新,长宁作为上海最早实施全域城市更新战略的城区,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既要保留风貌、提升功能,更要人民共建。

20路车站:工业遗存

国庆前夕,翡世景观合伙人潘晶再度来到中山公园3号门。看到市民在夕阳下坐在台阶上欣赏日落美景,作为此次中山公园空间改造的设计方,她倍感欣慰。

相较公园彻底打开的北侧围墙、展露真容的“华东第一悬铃木”,最让她难忘的改造节点,是位于公园2号门、与华东政法大学相对的20路公交车站。

“第一次看到车站的图片,尤其是煤精亭的照片,我们都不清楚这是做什么的。”潘晶说,即便是附近的老居民周荣华,年轻时也一度以为这是一座“瞭望台”。

作为设计师,美观始终是潘晶考虑的重点。于是,最初制定改造方案时,设计团队想过能否将煤精亭迁移至他处。但与公交公司沟通后,大家总算弄清楚这个小亭子的重要作用。

“20路是电车,有两根‘小辫子’,为保证通行安全,要定期在上面涂一层煤精,维持润滑性。”而煤精亭就是有线电车重要的附属设施,不仅不能撤走,位置还不能离车站太远。

如何让工业特征鲜明的煤精亭,与即将融合开放、变得愈发柔和的公园相得益彰,设计团队和相关部门动足了脑筋。直到公园改造工程进行过半,才商讨出车站最终的改造方案:候车亭与煤精亭采用与中山公园风格相近的英伦风,在外形上充分展现二者的功能。

如今,人们走到20路车站,眼前不再是以往酷似集装箱板房的蓝色候车室,取而代之的是玻璃穹顶构建的候车亭。白色的煤精亭上,在人的视线平行处有几行小字,介绍这一工业时代沿用至今的历史遗存。

“城市更新,是为了更好地保留风貌。”长宁区副区长岑福康说。20路车站的改造,凝结了上海城市更新的诸多缩影,车站煤精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车维修装置,而是要与车站一同成为传承历史风貌的标志。

600米林荫道:每个拐弯都有道理

“我们家打开北窗是苏州河,南面窗外是中山公园,我每天都会到公园里走几圈。”周荣华所说的林荫步道,是中山公园北侧与万航渡路相互融合后,所开辟的步行空间。原先这里是高耸的围墙和狭窄的人行道,如今实现了人车分流,也彻底将公园里的绿化景观“透”到了城市界面。

而这条600多米长的林荫小道,则凝聚了设计师、建设者、规划和绿化市容等部门的多方心血,不仅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改造团队还拿着粉笔,在现场不断划分和调整小道的弯曲形态,力求在不同维度都能达到美观与实用兼备。

“现在展现的林荫道,每个拐弯都是有道理的。”潘晶说。原来,中山公园周边的树木都年代久远,要尽力将每一棵树都完好无损地保留,因此林荫道的路线都要根据树木的位置调整。此外,林荫道也保留了地坪起伏,人们行走时,无论是前行、回头还是远眺,都能看到流畅的景观,实现“人在画中走,人是景中画”的美好意境。

“苏州河景观步道华政段启动时,就对中山公园和华政校园周边的城市更新展开了整区域规划。”岑福康表示,长宁是上海最早迈入全域城市更新的城区,而城市更新实则聚焦两大内容,一是城区形态更新,另一个是功能业态的更新。因此,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由旧翻新工程,而是如何持续运营、长久维持这种更新的能力。

所有能打开的门,都尽可能去打开

而今,漫步在打开围墙的中山公园,鲜少能看到“禁止踩踏”“禁止通行”一类的指示牌。

“公园大门、景观入口、通行的步道……所有能打开的门,我们都尽可能去打开。”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说。

周边居民既是公园开放的受益者,也在公园改造施工期间展现了支持与理解。

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仲静云,对紧邻公园3号门的万凯小区记忆犹新。这里如今是眺望公园3号门梧桐广场的最佳景观小区。但此前长达20余年,这个始建于90年代初的老小区一直没有物业,保洁、保绿、保修都需要小区80多户居民自己承担。在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时,小区居民一度因没有额外区域建造垃圾厢房而犯愁。

得知家门口的中山公园要改造了,居民们既心心念念,又惴惴不安。

不安的原因,是梧桐广场的改建需要把小区围墙再往里缩进2米,让广场的进出道路能“走直线”,便于通行。但这意味着万凯小区的大门、门卫室、水泵房、垃圾房都要再往小区里退。为此,华阳路街道牵头,公园改造的设计方与万凯小区居民、苏一居民区党总支一起开了多次协商会。在此期间,公园改造的施工节点陆续完成,居民们每天看着图纸上的林荫道、百年梧桐、休闲广场一个个变成现实,对家门口的美好环境有了更大的期待,也逐步理解并支持公园的改造。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