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深夜的上海,是“谁”在警车护送下,从浦西搬家到浦东?

2022年09月21日11:10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深夜的上海,是“谁”在警车护送下,从浦西搬家到浦东?

不是黄金,却重逾千金

深夜,大多数上海市民都在酣睡。少有人注意到,一连20多天,一辆又一辆集卡在警车护送下,匀速从浦西驶往浦东……车里装的不是黄金,却重逾千金,那是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珍贵档案。

位于浦东新区白杨路636号(临)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开放已有一年,原藏于仙霞路326号库房的档案也在陆续转移。据悉,馆藏460万余卷(件)档案的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档案得以“入住”新家。新家的环境怎么样?各类档案的“居住体验”好不好?记者跟随多位建筑及档案领域专家的脚步一探究竟。

建筑可使用100年

从20世纪30年代石库门弄堂里的“秘密档案库”,到1959年上海市档案馆正式成立,上海档案事业一路走来,始终践行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

1987年的最后一天,《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上海市档案馆从今天开始,正式向社会开放第一批近10万卷(册)历史档案。彼时的市档案馆坐落在四川中路220号,馆藏档案超过100万卷。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460万,档案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

“460万余卷(件)档案里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档案内容丰富、价值珍贵,其中“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上海总商会档案”以及《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为了妥善保管这些珍档,档案馆建筑的选址、设计都大有讲究。华建集团资深总建筑师、著名建筑设计师邢同和认为,新馆靠近浦东新区龙阳路交通枢纽附近,该区域规划为商业和文化设施区,无高风险设施和污染源,周边安全性高。同时,区域地质、水文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良,满足档案保管保护的客观要求。

“总的来看,新馆选址科学合理,体现了‘为党管档’的安全性要求。”他说。

谈及建筑设计,邢同和指出,设计师以建筑使用年限100年的最高标准进行档案馆馆库的结构设计,抗震强度和防沉降等方面高标准的设计奠定了档案保管的安全基础。此外,新馆以绿色二星级建筑为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自然条件来满足业务活动和公众服务的需求,降低对资源的依赖,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档案、物品动线分明

从空中俯瞰,新馆的结构宛如一个“C”的形状:南楼是公共服务区域,北楼为库房大楼,串联起两者的东楼则是业务技术用房。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最熟悉的就是查阅档案、观看展览、聆听讲座时所处的南楼。这里如同一个会客厅,尘封的档案与渴求它们的人在此相遇。东楼、北楼尽管少人问津,但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楼里的工作人员正围绕档案开展修缮、编目、研究等工作,从中挖掘更多信息;北楼库房则是一卷卷档案的“起居室”。

“建立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的档案馆,需要对档案馆的建筑功能做好规划。”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美芳介绍,档案馆建筑功能规划主要分为五个区域,包括档案库房区域、对外服务用房区域、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区域、办公用房区域以及附属用房区域。由于用地紧张,传统的档案馆设计都是将这些区域合并在一幢楼里。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摒弃馆库同幢的传统模式,三个主要功能区各成体系,又相互紧密联系。按照不同功能区各自的荷载、安防、消防和温湿度等要求进行建设,有效规避后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在馆区内,新馆的功能布局也更加科学规范。张美芳指出,对档案整理、加工、利用业务区域进行空间划分,这样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让人、档案和物品各行其道,动线分明。

比如,库房大楼底层设置两个入口。北面入口是架空层,档案运输车可以在此转运,避免露天工作,并通过附近的电梯将档案运送至库房各层。旁侧设有专用出入口和电梯,供检修专用。南面入口位于北楼与东楼的衔接处,是工作人员、检修人员的专门入口。这样一来,既确保库房的绝对安全,又使得业务流程不被影响。

再比如,东楼业务和技术用房区域的档案保管、整理、利用、保护、编研等部门以与档案的密切程度为序依次分布,实体档案在空间传输的距离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运用人工智能传输系统,进一步确保档案的传输安全。

满足不同类型档案保管需求

穿过东楼办公区域,就来到了北楼略显神秘的档案库房区域。库房大楼共有17层,地下还有2层。目前,460万余卷(件)档案占据了大楼三分之一的空间,其他楼层则等待着源源不断新近接收进馆的档案。

作为档案保管的核心区域,库房的安全至关重要。而要进入库房,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的安检,还要在洁净风淋室里除尘,减少人对内部环境的影响。

记者随后走进某间库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密集书架。不同于传统手摇式的密集书架,这里的智能密集书架不仅可以一键实现开架和闭架,还能直接设置温湿度,屏幕显示实时温度为22.4℃,相对湿度是46.6%。“这是比较适合纸质档案的温湿度。工作人员不必进入库区,在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平台上就能远距离监控空调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观察、记录、控制和调节各类库房温湿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彭远明解释。

彭远明介绍,档案馆里的档案以纸质为主,此外还有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照片等声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对温湿度、防火、防虫、防霉的要求比较高,存放声像档案则要注意防光、防磁和防电。其中除了一般纸质档案用普通库房外,电子档案和数字化副本数据存放、处理在屏蔽机房,录音录像带和缩微胶卷母片等胶质档案存放在低温库房,经严格甄选的珍贵档案则存放在特藏库房。不同载体档案的分类库房保管、自成一区,精准满足了不同类型档案的保管需求。

在库房天花板处,一根根红色的管道尤其引人注目。那是库房专用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管道,常态下处于无水状态。一旦发生火灾,从触发警报到消防管道内充盈洁净水待命喷洒只需10秒。特藏库房、屏蔽机房等则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把火灾对档案的损害降至最小。

彭远明告诉记者,除了消防设备,这里还配备了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冷热源系统来调节库房温湿度。与此同时,智能安防系统、电力控制系统、中央除尘系统、库房管理智能导航系统等也都达到了国内一流国家综合性档案馆的水平,丝毫不逊色于国际一流档案馆。

“上海市档案馆的建筑为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本保证,为高效、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空间。”张美芳说。在这样安全的环境中,档案将得到更专业、更精细的呵护,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城市留住更多记忆。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