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数据精细保障,前四届进博会集约化出行比例均超七成
“超级大脑”提升进博出行体验感
位于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道路最大承载量不能超过2万辆标准小车,否则将拥堵难行。而在进博会期间,这里曾承接单日最高近22万人次的客流。
如何下好这盘出行大棋?4年多来,上海交通管理部门动足脑筋,将集约化出行作为解题思路。数据显示,前四届进博会集约化出行比例均超过70%,在上海各类大型活动中居于前列。
同时,交通保障组持续释放大数据对出行的赋能作用,通过优化“上海交通”App、进博会停车预约等方式,以“有意为之”的交通导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
集约化出行优先
进博会核心站点之一的2号线徐泾东站,在第三届进博会前动了一个“小手术”。站点原5号口和6号口通道内,两个机房向外突出,不仅影响客流疏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改造,通道宽度从原先的4.2米拓宽到6.9米。拓宽后,整个车站站厅西段区域的客流通行能力提高了40%。
这一看似细小的举措,折射出上海在推进大型展会集约化出行上的用心。4年多来,进博会交通保障组围绕这一理念,持续细化并完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团队巴士、出租汽车等专项方案。
对乘坐轨道交通的展商和观展者来说,最好的体验就是便捷。第二届进博会时,主管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2号线徐泾东站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围栏内的4号口、5号口开放,方便观众就近进出展馆。之后,主管部门和单位又制定了“3+1”分流措施,遇到大客流时,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在虹桥火车站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进馆。在高峰抵离场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出租汽车供应同样关乎出行的顺畅度。交通保障组想办法“挖潜增能”,出租汽车离场保障量在第二届进博会时达到最高峰4500余辆次。
智慧交通实践场
科技正加速赋能交通出行场景。进博会已成为大型实践场之一。
首届进博会召开前,交通保障组对“上海交通”App进行升级扩充,新增进博会交通指南,打造“进博交通”App。去年,“进博交通”App功能成为“进博随申”中的一部分,参展客商和观众只需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即可一键解决交通问题。
针对市民的停车预约需求,交通保障组开发并优化进博会停车预约功能小程序,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有限的停车资源,与大量的停车需求匹配,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从第二届进博会开始,“进博会停车预约系统”正式上线。之后,这一功能接入“上海停车”App,通过App及其关联小程序、公众号,就可以进行泊位在线预约、停车导航、无感支付、在线取票,实现全智慧停车场景应用。
修炼“最强大脑”
在大型展会期间,主办方需要实时掌握交通流量,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博会交通指挥平台,作为持续修炼的“超级大脑”,实现了公交、地铁、出租汽车、停车场全覆盖。不仅能掌握实时交通流量数据,还能借助电子大屏监控,让路况、站点客流、车辆供应反馈更为及时、直观和高效。
首届进博会举办时,采用纯人工报送统计方式制作交通时报和日报。现在,通过数据的自动采集,当天即时自动生成报告,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人力。
4年多来,进博会交通指挥平台经历着“脑力”升级。为了弥补图像不足的问题,第三届进博会采用5G信号和有线网络相结合的方案,将停车场现场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交通保障组现场指挥部,解决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停车场视频监控覆盖的难题。同时,接入智慧气象保障精细化管理系统,为极端天气条件下指挥部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