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老厂房化身“智脑”,开辟绿色低碳新赛道,宝山这个首发项目启用

2022年08月10日16:50 |
小字号

8月8日,宝武特钢首发项目一期南楼正式投用。曾经的上钢五厂将抛去厚重过往,置入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成为吴淞创新城开辟绿色低碳新赛道的“智脑”。未来,借由龙头企业进驻、丰富的应用场景,这里将成为更多绿色低碳创新主体的“试验场”。

L型炼钢厂房,三座高耸的烟囱被完整保留,并饰以创新设计,寓意着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复合: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从市中心开车途径逸仙高架,上钢五厂的三座大烟囱就是“地标”。行至这里,老工业区近在咫尺。

在吴淞创新城方案设计中,对于是否要完整保留上钢五厂的形制,曾有过一番激烈讨论。“实在是这个地块太‘金贵’了。”宝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特钢项目所在的1平方公里,正好夹在宝杨路地铁站、友谊路地铁站之间,周边还有逸仙高架“加持”。放眼全市成片待建设区域,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说绝无仅有。

如将该地块建成高楼,势必能在短时间内产出更多经济效益。但这样一来,就失掉了老工业区的历史底蕴。对宝山而言,老厂房不是‘包袱’,反而能容纳更多创新复合业态。实践中,一期南楼项目工程对L型均热炉车间进行改建,最大限度保留了旧厂房的部分混凝土柱以及部分桩基础。即便步入室内,工业风十足的气息依旧扑面而来,仿佛还能触摸到当年炼钢的火热。未来,偌大的厂房,将容纳更多创新主体。从宝武中央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到孵化器,甚至还为大中企业预留好独栋办公空间。由此,营造出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助力创新主体从“种子”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产业“变绿”:试点探索碳交易

产业转型是“北转型”的核心。老厂房的蜕变更新,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区域发展。新材料、新硬件、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将成为吴淞创新城的重点发力方向。

相关负责人表示,特钢首发项目是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的一部分。未来,宝武中央研究院多个与绿色低碳相关的研究机构将进驻这里,并积极探索碳交易、碳普惠等绿色低碳新领域。

不久前,宝武碳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今年底前,该平台计划覆盖31家控排企业,管理排放量及履约量超亿吨。依托于宝武集团,上下游中小企业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以一家监测废气排放的创新企业为例,其通过与宝武合作提升废气监测设备灵敏度,市场估值一路从数十万元跃升至数千万元。“不像互联网企业靠商业模式争高下,实体企业融资比较实在,就看谁能从龙头企业拿到更多订单。”相关负责人表示,宝武集团的产品生产中涉及成百上千个环节,只要创新主体能精准切入细分赛道,就有可能拿到关键的“大订单”,解决起步之初的成长困难。

未来,依托于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吴淞创新城有望开展各类绿色发展的示范试点,推进节能降碳等抓手,进一步增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生活宜人:构建层次丰富的慢行交通网

以便捷交通打开城市空间新扇面,以绿色低碳新赛道开辟产业发展新高地,其最终目标正是为了促进人口、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市域空间新格局的重塑。

从引才角度来看,吴淞、南大等转型区域有着比肩五个新城的人才优惠政策,包括落户、安居等。为更好落实政策,宝山区加快建设科创人才港。未来,宝山区人社局下设的行政服务中心也将同步搬入特钢首发项目一期。“不仅要吸引科创企业,还要尽可能留住科创人才。” 吴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以人的感受度为先,吴淞创新城还坚持回归尺度宜人的小街区。以宝武特钢首发项目为例,其多条本为生产设计的厂区道路,将进一步向外打开,转变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市政道路。由此,构建起层次丰富、结构立体的慢行交通系统。在设计者看来,交通规划看似是路和路、楼和楼的连接,实则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交流。“如果大家都不需要过马路、等红灯,就能见到对方,那么沟通意愿就会大大增强。”

(来源:上海宝山)

(责编:葛俊俊、严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