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坚持“三个导向”,以高素质人才赋能创新发展

2022年07月25日10:40 |
小字号

“天下之治在人才”,人才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成事之要。历史和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的力量不可或缺。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利益结构加速调整,意识形态急剧变化,在人才培养路径上,还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坚持鲜明的导向。

坚持基层导向,鼓励人才在一线成长。不经磨砺难成人,一线和基层是锤炼作风、培养人才的“摇篮”,要鼓励人才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聪明才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个人的意愿、兴趣和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在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善于总结和提炼。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再出发、社会经济再发展的转型发展阶段,各类社会矛盾都下沉和积累到基层一线,大量事关民生的难题给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引导,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在基层社会、偏远一线、贫困地区、欠发达农村地区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提素质,才能为日后在更大的平台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坚持激励导向,鼓励人才在发展中进步。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深挖人才潜力和价值的过程,靠的是科学管用的激励机制。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也用了大量篇幅对人才激励制度的构建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足以看出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秉持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借鉴“他山之石”,化为己用。比如西安提出的“一键落户”;武汉启动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制定和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一揽子”措施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舒心,通过构建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的多元化制度体系,让人才在服务大局、助推发展过程中,感受到价值实现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坚持创新导向,鼓励人才在实践中蜕变。玉不琢,不成器。创新是人才加快蜕变、在更高层级发挥作用的“利刃”。要持续创新模式“育才”,本着“需什么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才教育培训,用好各类创新平台培养本土人才。要继续争取选派一批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出去挂职、跟班锻炼。要因人施策“用才”。坚持以用为本,舍得把位子、平台、待遇、荣誉给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制度,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层次着手,不断激励人才在陌生的领域施展才华,尝试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创新的环境和资源赋能人才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

(来源:嘉定区马陆镇 严虹)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