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去年繁育11只小獐,上海首个獐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在松江叶榭建成开放

2022年03月04日11:2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去年繁育11只小獐,上海首个獐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在松江叶榭建成开放

2022年3月3日是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上海首个獐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在松江叶榭镇的浦南水源涵养林内正式建成开放。

一大早,多位热爱自然的市民跟随上海市林业部门组织的科普体验活动来到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近距离探访这些百年前在上海消失,如今又“安居乐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

獐曾是上海“原住民”,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上海市郊广泛分布,往后由于生境减少、破碎化和过度捕猎,獐于上世纪初在上海绝迹。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介绍,2006年上海启动极小种群恢复工程, 重新引进獐、扬子鳄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作为其中一员,正式开启重回故乡之旅。2007年,从浙江引进的21头獐放归于浦东华夏公园饲养并成功繁殖后代。此后,松江浦南水源涵养林、滨江森林公园、崇明明珠湖公园等地陆续引进獐,扩大繁殖。

目前,上海境内共有8个野放点,总共生活着约200多头獐。

獐是非常胆小的动物,一旦听闻有异动就会立即逃离。想要看到獐,必须屏住呼吸,安静凝望。

奔跑如风驰电掣的獐。去年五六月份獐子繁殖季,基地新增新生的小獐11头,今年可望诞生更多小獐。

设在林间的投喂点,水盆和食物盆都标上了编号。周边有红外照相机记录他们的饮食起居特征,以更好进行科研。

根据科研人员的统计调查,截止到2021年底,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内活跃着不少于70头獐,远远超出最初设立的“野放的30头獐,能建立起可自我繁殖的野外种群,并保证獐存活率不低于90%”建设目标。

“獐显不凡”科普馆,对麝、獐、麂等动物作了对比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了獐这一上海“原住民”回归历程。

俯瞰上海最大的獐子家园——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水清林密。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