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会”制度注入新内涵 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新路
“小区垃圾站设在哪儿?开个听证会吧?”“小区里楼房加装电梯,楼上楼下居民意见不同,开个协调会吧?”“小区停车位如何增加?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有‘三会’制度吗?”……
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上世纪90年代末,“三会”制度在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诞生,有效提高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行至当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三会”制度见证着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来不断推动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有效地化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社区作为基层的社会单元,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场域,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能够为社区发展和基层民主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智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分部主任于洪生教授表示。
一条“黄泥弄”中悟出首创制度
最初,“三会”制度被用于解决五里桥街道公共弄堂卫生问题。由于社区各主体缺乏责任意识,弄堂成了远近闻名的“垃圾弄”“黄泥弄”。为解决这一梗阻难题,意见征询会、听证会、协调会等一系列沟通协调机制应运而生。后来,弄堂铺上了彩砖,焕然一新。“三会”制度也走出五里桥、走出上海,走向全国。
“三会”制度诞生于五里桥街道。 董志雯 摄
如今,这一基层首创也与时俱进,从1.0版一路升级更新至4.0版。黄浦区还制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民区“三会”制度的指导意见》,细化适用范围、明确操作规范和流程,推动“三会”制度进楼宇、进园区、进街区。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当中,成为上海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的重要法宝。“三会”制度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呢?
在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看来,有效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小区由“谁来自治”、二是小区居民“自治什么”、三是小区居民“如何自治”。通过三会制度,居民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可以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落地社区的生动体现。
有事好商量,老房加装电梯成功了!
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人民至上”更是被镌刻在社区不断发展的每一个坚定的步伐中。
为给老房顺利加装电梯,五里桥街道桥一居民区已开了208次现场协调会。“不厌其烦”的背后,是社区工作者充分尊重民意的初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植社区治理的“基因”。
百姓圆了“加梯梦”。 五里桥街道供图
原来,该居民区有一批六层的住宅房龄已接近40年,加装电梯工作进行到一半,矛盾来了:随着脚手架慢慢搭起,每层楼的中间两户居民有了意见,因为他们唯一的采光通道被遮挡了。
现场协调会。五里桥供图
居委会组织了现场协调会,居民代表、电梯公司、物业代表和法律顾问一同到场。各方充分发言、讨论后,方案形成:改装透明的电梯井,减少电梯对采光的影响。由此增加的预算,由居民代表出面协调,争取让楼内居民平摊增加的费用。
“加装电梯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三会’制度解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姝磊说。如今,这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桥一居民区内,50栋符合加梯条件的多层住宅里已有26栋完成电梯安装或正在安装,让老年人生活更加便利。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百姓的零距离。
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学习协商民主。“三会”制度正是为党建引领下“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群众决”提供了底层逻辑和制度保障。事前听证、事中协调、事后评议,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商机制,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激活“微治理”,居民开心了!
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很多小区为了安全考虑对一些小门、边门等采取封闭式管理,然后进入常态化疫情管理后,曾经封上的门还要不要重开?面对封闭式管理的“遗留”问题,五里桥街道瞿西居民区党总支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方。
瞿西居委辖区内的中山南一路1043弄与打浦路500弄是“邻居”,两个小区之间有一扇边门,多年来一直作为居民出入口使用,也是居民吴阿姨上医院、去菜场和超市最便捷的通道。
吴阿姨家住中山南一路1043弄,以往,她从边门走到打浦路,只需要几分钟。但2020年初,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边门被封上了,这让她不得不每天花费十几分钟从小区大门绕道。虽然她对此十分理解,但时日一长,心里也不免有些着急。“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真是走不动,这扇门什么时候才能开?”
其实,像吴阿姨这样期盼边门重新开放的居民不在少数,因为除了少绕路,不少居民还觉得,小区大门正对着中山南一路,车流量大,有些不守交规的人经常将非机动车骑上人行道路,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如果开放边门,一些居民也有自己的想法:小区边门开放后,总是有外卖员、快递员为了抄近路通过边门快速穿行,同样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关着,蛮好。”
究竟要不要开放,不仅成为了居民之间难以协调的问题,更成为瞿西居民区党总支的一件“心头大事”。
面对两难抉择,居民区党总支通过一系列走访调研对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并多次组织,依托“三会”制度,就边门开放一事进行讨论,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一个方案,即将原有开放式铁门改造成一个只有行人可以通过、非机动车无法通行的半转门,从根源上解决了居民担忧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解决了疫情期间,因边门关闭而导致的大量建筑垃圾堆积问题、小区环境卫生问题等。
该方案确定后,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随后,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联系施工单位对边门进行了优化改造,并落实了半转门的修建完工。
边门重新开放后,吴阿姨又能像之前那样就近买菜了,这样的改变,让她喜笑颜开,连连感谢社区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福祉。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居民们也都给予了良好反馈。
此次边门改造,不仅打开了方便之门,更是打开了居民的心门。瞿西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党建引领下的“三会”制度,群策群力,既充分听取了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又公平而高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诉求,为广大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让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不断探索“三会”新内涵。 董志雯 摄
今年,五里桥街道将启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走访,紧扣居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坚持开门问政,提升基层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基层群众的民主习惯;在办实事、解难题中用好“三会”制度,使得基层“微治理”更富活力、生命力。
五里桥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董志雯 摄
街道还积极探索将“三会”制度与数字化治理相结合,将“三会”制度纳入市“社区云”2.0版本,打通物理空间壁垒,实现了线上线下灵活通用。目前,已从流程、文本、示范案例、社区事务分类、会场布置和会议发起六个方面入手,形成了《“云三会”项目计划书》。
在破解难题中不断丰富拓展自身时代内涵?在曹炯看来,“当下,好用管用实用,能解决真问题的‘三会’制度,应作为坚持人民至上、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载体和抓手,汇聚为人民谋福祉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