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湾区”品牌靓起来
图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上海湾区科创中心。(资料图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增速位居上海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连日来,记者在上海金山区看到了一连串高光数字和“硬核”成绩,汇聚成一份金山区高质量发展答卷。
上海市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未来5年,金山区将力争基本建成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持续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展现活力湾区、美丽湾区、幸福湾区的崭新形象,促进城市能级、品质及影响力明显提升。
加快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已经成为金山区干部的工作常态。不久前,包括妙可蓝多创新奶酪基地项目在内的12个优质产业项目在金山集中启动,为2022年吹响招商引资“集结号”。
记者在浏览开工的产业项目名录时注意到,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鲜明的发展导向。比如,上海青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一期项目建成的基础上,启动二期项目;上药集团在金山第二工业区投资建设上药金山绿色制药精品基地项目,计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78亩,预计达纲产值6.3亿元,年税收约6934万元……从疫苗研发到药物制备再到食品加工,上海金山生命健康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长补强。
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是金山区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向未来,金山区将围绕“1+4+X+Y”新型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化工产业向产品高端化、产业服务化、治理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动以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无人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显示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1个超千亿元级的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和4个五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围绕服务经济提质增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商旅文体农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亩产英雄”
两年前,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美元的产业园,以1460亩的总用地面积成为目前上海单体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最大的地块。
如今,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项目一期厂房基本竣工,一幢幢标准厂房拔地而起,目前拟签约或已签约的客户涵盖新经济龙头企业,包括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龙头企业和精加工企业。同时,项目B地块也即将竣工,同时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布局招商工作。整个项目分三期,全部竣工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年上缴税收达10亿元,预计可以吸纳产业工人近万人,为区域就业及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而类似华平金山智慧产业园这样的二次开发项目,近年来在金山已经遍地开花。
“1月10日,我们公司正式投产,从开工到建成只花了四个半月——以这样的速度建成一个大型食品厂,全国少见。”不久前,刘健到位于金山山阳镇的恩喜村(上海)食品有限公司走访调研时,公司董事长徐林枫说:“我们已下定决心,要把企业总部搬到上海来。”
作为国内烘焙行业高端速冻成品龙头企业,恩喜村的生产基地之前位于广东深圳,去年总销售额达12亿元。随着产能供不应求,恩喜村把目光投向长三角,去年6月18日签约落户上海金山,盘活一处256亩的闲置厂房,打造10万吨级的现代化烘焙食品厂。项目投产后,企业今年销售额可达26亿元。
记者从金山区获悉,今后该区将全面实施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紧盯低质企业、低端产能、低效用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由拔点式向成片式转变,力争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8%。
强化科创成果转化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是“上海湾区”的活力之源。金山区将进一步强化科创成果转化,依托湾区生物医药港、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华东无人机基地等平台载体,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走进金山第二工业区里的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记者近距离接触到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它纤细柔软如发丝,却因其超轻、耐高温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乐器、照相机、飞机和高铁等。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承接的市科委项目对支撑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飞机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新建成的工程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复合材料工艺研发、零件试制和性能测试等服务,极大促进了研发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
记者了解到,上海金山区还将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上市步伐。实施“工赋金山”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市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做实金山企业服务云平台功能,擦亮“金企服务”品牌,努力提升营商环境。(记者 李治国)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