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东方七日谈︱防疫积极堵漏洞,发展寻找新赛道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2022年01月24日10:27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刚刚过去的一周,对上海人而言,着实有些纠结。

1月13日,上海新增两名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名无症状感染者,系境外输入关联。上海疫情防控一向以精准防控、快速响应、人性处置而为各方瞩目,此次亦然。看似只有一家奶茶店成为中风险地区,背后实则是精准防控、智慧防控的积极应对。上海全市流调队伍、核酸采样队伍即刻启动应急机制,并展开48小时管控排查。

同时,整座城市依旧运转有序,周末时光依然美好。让人感动的是,有商场在紧急封闭两天两夜后,与顾客温情道别——每个人离开时都手拿着一束鲜花。网友评论:“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在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的背景下,上海面临更大考验——去年12月,是有疫情以来上海境外输入病例数最高的一个月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山大。

毕竟,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是孤岛。一轮轮抗疫大考,不能总是机械应对,更不能总是仓皇无措——制度才是最好的防线。要在偶发疫情中找准漏洞、完善制度,建立一整套好用、有效、易操作的防控流程,才能切实担起责任,从严从紧从细抓好防控。

2022年1月16日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追溯上海本轮疫情的源头,是因为1例新增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未遵守14天集中隔离后必须继续居家健康监测7天的规定。对此,上海迅速反应,进一步重申并加强“+7”期间的管理,再次明确非必要不外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外出,必须严格落实“六个不得”,包括不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聚餐外出堂食等。

依旧不是一刀切,依旧是人性化处置方式,也依旧是刚柔相济——明确对极个别违反规定的,依法依规采取严肃惩戒措施,追究相关责任。事实上,摒弃最能免责的“全员式”一刀切,选择有勇气、有担当的现代化精准管理举措,才是人们忍不住要为上海点赞的关键所在。

防疫积极堵漏洞,发展寻找新赛道。

这一周的上海,在应对显性疫情风险的同时,也在努力破题布局、应对城市深层考验——

这一周,上海各区进入“两会”时间,谋布局、谋长远。此前,各区党政干部都在做一件事——大走访、大排查。年前,上海市委明确,此事要成为新年伊始全市范围的重要行动,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瓶颈,营造民心顺、企业稳、社会安的良好环境。

这不仅仅是在排查当下的具体问题,更志在为上海打开更为宏阔的发展空间。

一座城市所要积极应对的考验,绝不囿于当下,同样在于长远。精准科学防疫,目标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是为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让营商环境更优更强更安全。这就需要有余力、有能力预判更加隐蔽、影响更加长远的风险挑战,在短期疫情应对与长远发展之间,努力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平衡发展之路。

近年来,上海经济稳中向好,但也在不少方面承压。超大城市,绝不能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未来已来,如何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寻找最新的内生动力?

于是,抢占“新赛道”,被上海视为“能否掌握未来发展主动的重大问题”。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在“新赛道”上跑在前面,才能抢到先机、构筑先发优势,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2022年1月11日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在新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具有数万亿元前景规模的大赛道、具有十多万亿元市场潜力的主赛道,上海要努力成为其中的“种子选手”。

铆定目标,压力在肩,依然要有战略定力。在上海看来,抢占新赛道、打造新终端,绝不是盲目追逐热点风口、一哄而上,而是要对各类新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强化前瞻判断,在深刻理解上海自身优势特质的基础上及时出手、聚焦发力。

上海提出,要充分打造开放、创新、包容的环境,让科学家来判断技术前景,让企业来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来验证赛道价值……

仔细想想,应对疫情也好、探索新赛道也罢,其实都闪烁着上海鲜明的城市特质:求真务实。不搞“大拨轰”,不整“花架子”,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民,真抓实干,荣辱与共,才能早日战胜疫情,迎来发展的下一个春天。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