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快进!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上海虎虎生威
2022年序幕拉开的这一周,上海各区县铆足马力,比学赶超,新项目层出不穷。
“一东一西”两大交通枢纽扩容升级,为“出海入长”再添羽翼;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设计容量可满足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需求;上海“西大门”虹桥枢纽,沪苏嘉城际轨道线蓝图初定,年内开工,建成后串联起青浦、吴江、嘉兴3个江南水乡,极大促进长三角空间联动;五个新城今年首批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涉及高端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
犹记牛年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主要领导现场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新城规划。“虎”年未临,千亿项目已然落地。中心城区雄风依然,徐汇区启动“投资促进合作伙伴计划”,加快汇聚全球功能机构、高端项目、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贡献智慧和力量;杨浦区集中奠基与开工的项目19个,涉及总投资400多亿元,最大的毛地项目完成旧改,未来将变身百万平方米滨江城市产业项目综合体。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看来,这是上海对大变局下诸多“不确定性”清醒判断后的知难而上。
走进新冠疫情阴霾下的第三个年头,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经济复苏曲折多变。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问题交织缠绕,外部性、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叠加碰头,令多个行业和领域持续处于承压状态,多重现实困难、多重演化可能、多重风险挑战,均在持续出现。
众所瞩目的上海,能不能顶住压力,奋然前行?重压之下,如何破解?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稳住“基本盘”——保持消费和投资稳定、外资外贸外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核心支柱产业稳定、重要经济功能稳定,上海责无旁贷。
稳字当头,并非缓步慢行,而是积极培育新动能、抢占新赛道,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进”,实现更高水平的“稳”。
这需要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奋进。
经历“缺芯之痛”,上汽集团加快“第二引擎”——智能网联的研发。去年年底,基于全新智能汽车开发模式的上汽智己L7 Beta体验版在临港智能工厂下线交付,启动全国9城的“都市巡游”。
上海最古老的海岸线冈身之上,正在崛起AI之城。首个工作日,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在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开工,未来将建成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聚集高地。
元宇宙不再只是“Z世代”的游戏空间,而有可能成为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领导的一段讲话,让元宇宙成为新年各级干部争相学习的热词。
稳中求“进”,不是盲目抢道,更不是仓促上马项目。上海一如既往,让科学家判断技术前景,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上海在新年启动 “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督促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定信心。“(企业)困难的时候,你到不到场,能不能出手帮一把,企业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道出其中深意。
“今年,我们将细化一街一策、一楼一策、一企一策工作方案,探索举办政企之间面对面沟通的企业家早餐会,在轻松氛围下倾听来自企业的心声,进一步加强商务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开工首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邀请9家企业负责人新春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共话发展愿景。
松江区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现场“站立式办公”方式向职能部门当场“派活”,一起为企业“把脉问诊”。
前路坎坷,但“危”与“机”并存。2022年元旦,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上海海关出具的首票RCEP项下原产地声明。作为上海关区首家“经核准出口商企业”,振华重工今后足不出户在企业端就可以自主开具声明,大大提高通关效率。
用政策举措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上海在扩大开放中处变不惊,在开路示范中破旧立新。
新年之新,在于谋篇布局,蓄势待发。上海各区域、各领域已经吹响奋勇争先的集结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