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寇煦丰:让集成电路设计成为网红课
“为什么学生愿意来上我的课,我是动了脑筋的。”寇煦丰,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院长、研究员。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他给本科生讲授《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的核心课程之一,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课程,却吸引着很多学生来听。网上曾有传闻,有位学生退掉了三门课,只为选寇煦丰一门课,为什么?
寇煦丰在给学生上课
“选择之后,就要干一行爱一行”
1987年,寇煦丰出生于四川成都,父母是1978届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代人。寇煦丰从小耳濡目染,一直沿着父辈的轨迹在努力,虽然高中文理分科时,因为喜欢历史,动过选文科的心思,但最终他还是随着父母的“坐标系”,选择读理科。
2007年,寇煦丰被“学霸”云集的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录取。然而,此时的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仍没有方向。“刚进入大学时我也是迷茫的。”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两年后攻读浙大最好的工科专业。经过竺可桢学院前两年理工科基础学习后,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理解选择与信息科学结缘,他选择了光电专业,并在本科毕业之后,如愿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深造。
就这样,寇煦丰如很多优秀的“80后”学生一样,“随父母”学理工,“随大流”出国。回想起当时的目标,寇煦丰说:“上大学之初其实很懵懂,并不清晰自己将来要从事哪一方面的专业,但是一旦选择之后,就要学一行爱一行,持之以恒,才能干出成绩。”
“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人才的最大诚意”
2014年10月,寇煦丰结束在国内的休假,正当他要从上海转机去洛杉矶时,通过刚入职上海科技大学的本科同学介绍,了解到这所新学校,立即被学校“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办学理念所深深吸引。寇煦丰回忆说:“我想抱着创业者的心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看看这所小规模、国际化的大学能否探索出高等教育的新范例,真正建成对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高校?”
谈起入职的经历,寇煦丰说,上科大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地方。寇煦丰回忆道:“微电子和集成电路方向的研究对硬件设施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我能在上科大顺利开展自旋电子学、低温电子学等相关前沿研究,学校对我提出的尖端科研设备的购置建设要求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人才的最大诚意。”寇煦丰感叹:“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对我的科研需求真是有求必应,我感受到了人才的价值,学校没有觉得我是在‘漫天要价’,充分尊重我的选择权”。
培养紧缺人才,“我必须让更多学生愿意来听我的课”
上海是国家发展集成电路的排头兵,集成电路人才紧缺。“我必须让更多学生愿意来听我的课,吸引优秀学生从事集成电路研究。”
寇煦丰讲授的是集成电路核心专业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寇煦丰跟他教过的每一届本科生有一个群,直到今天,他们在群里聊天,学生称他为“寇网红”,尽管有的学生只上过寇煦丰一门课。
寇煦丰回忆,我在浙大时上过一门工程制图课,这门课让我印象深刻。期中考试之后,老师让班上排名前20%的学生期末考试可以自己出题,并以出题分数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我当时上这门课是因为我期中考试没有进到20%,失去了自主命题的机会,所以为了迎头赶上,在后半学期我的学习动力非常强。”
“于是,我也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些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的题目甚至出得比我好。”
寇煦丰在演讲
“集成电路产业特点是高端研发与熟练工艺技能并重,特别注重动手能力”,为此寇煦丰在课程考核方面,除了理论考试之外,还让学生分组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电路性能指标借鉴我们实验室或合作企业的在研课题,测试性能最好的小组还有额外加分。“算下来,其实我给学生增加了任务,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上科大对教师考核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教书育人。”正是把学生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让上科大成立没几年就有了“名气”。
寇煦丰说:“由于上科大成立不久,缺乏校友资源,所以我一直对学生说,如果你只想靠学校牌子找工作,上科大没有优势;而要想脱颖而出,只有靠你的能力和实绩,让上科大以你为荣!”
在过去三年集成电路EDA设计的全球竞赛中,上科大学生一步一个台阶,从前年的季军、去年的亚军、再到今年登顶冠军。“我们知道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很好,没有想到这么好。” 寇煦丰自豪地说。
“把更多学生培养到比我更高的高度”
要想实现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突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人才培养必须关口前移。寇煦丰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主动联系知名重点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去给学校优秀的高中生做科普。
寇煦丰尝试先动手后授课的教学方式:“一开始我让大家动手做,比如做一个电子手表计时器,他就会想,这是怎么做出来的?然后,我再给他们讲,他们就比较愿意听。”
“谁以后想选集成电路研究方向?”一学期科普下来,当寇煦丰这样问时,16个人中有3名学生举了手。他说:“他们能在这个年龄就立志要为国家挑大梁、当主角,我觉得我的科普工作没有白做。”
虽然寇煦丰学了理工,但他平时酷爱读史,尤其是近代史,他说:“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高水平科技必须自立自强,我们一定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这样的心态给寇煦丰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注入一股定力。在研究中遇到挫折是他的工作常态。对不尽如人意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设计对照实验找到问题原因,然后再想方设法提出验证改进方案,这个过程充满挫折感。然而,在寇煦丰看来,不断试错的过程就是不停探索的经历,让他在以后工作中再遇到什么难题,都觉得“风轻云淡”。
“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寇煦丰时常鼓励学生:“要以突破技术瓶颈为导向,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
寇煦丰与学生
在就业回访过程中,曾有面试官告诉寇煦丰:“你的学生是我面试这么多年,遇见的为数不多的真正熟知半导体器件物理和工艺的应聘者。”
“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寇煦丰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在选择就业方向,更看重实现个人价值,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培养人才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我的学生,培养到比我还高的高度,成为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就满足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