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抗疫没有局外人” !记者亲历两日居家隔离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2021年12月15日16:54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近日,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长三角形势严峻,特别是浙江。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自11月底起,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相继发生的疫情病例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

沪苏浙三地,向来“同此凉热”。

12月12日至14日,家住上海的东弟,楼幢内出现一例密接人员,整栋楼紧急封锁。两天时间,亲历居家隔离过程,体会了充满“变量”的疫情防控中,特别是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又无法忽视的细节,至关重要。

作为普通居民,面对倏忽而至的新冠疫情或次生影响,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应该作何准备?大江东工作室有了一手信源。

忽然接到一通电话:请立刻回家!

“你好,我是居委会的,您是8号楼的住户吗?现在在家吗?”

12月12日,周日,晚17点53分,正在市区一间小店晚餐,突接一通电话。刚答了句“没在”,电话那头声音陡然焦灼:“麻烦立刻回家!楼里出现密接人员,整幢楼要紧急封闭,来不及多说了,我们还要通知别人,麻烦请快点回来!”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起,作为人民日报记者,东弟多次参与疫情报道。在专家、医疗工作者、民警、志愿者、居民的采访中,多次听到“封楼”“隔离”的故事,没成想,这次发生在自己身上。

从掌握的防疫知识和过往报道过的偶发案例看,居住在密接人员同一幢楼,真正感染新冠的风险并不大。但面对“狡猾”的病毒,必须谨慎,严守防疫规定。

回家路程十几公里,盘算一下,地铁是不能坐了,只好打车回家。口罩戴紧,后排落座,把两边车玻璃都摇下来,初冬的风刮进车里,颇有寒意,心下盘算,“要是司机问起来,该怎么说?”

或许是看两个乘客“一脸郁闷”,或许是习惯了疫情面前市民的谨慎,司机全程没有好奇后排为何要受“冷风吹”。

20多分钟车程显得格外漫长,心里想的是这楼会封多久?生活怎么保障?最关键的是:核酸检测结果会不会有问题?

下车,走进小区,路过居委会,以往周日晚上黑着灯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每个工位上都有人,或坐或站,无一例外都在打电话。

假日的晚上,又是饭点,整幢楼几十户居民不知有多少人在外休闲、就餐,要在最少时间内风险降到最低,需要所有人配合。

走到楼门口,警戒线已经拉起,警灯闪烁,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就位。他们解释,楼里出现密接人员,按照要求,除密接人员被转运集中隔离外,整幢楼要封闭2天,对楼内全体居民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如果没有问题会及时解封,“今晚就要检测第一次,快上去吧。”

楼道里,是浓浓的消毒水味。电梯不敢坐了,爬了上百级楼梯,走进家门才反应过来:现在开始就被隔离了!

两次检测:请打开“健康云”

“丁铃铃铃、丁铃铃铃……”

到家一个多小时,19点50分,门铃响了,“你们可以下来做核酸检测了,请注册打开‘健康云’,注意戴好口罩。”

这么快!

楼下迅速搭建起核酸检测点。巨云鹏摄

换好衣服,步行下楼。从窗外望下去,楼门口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三顶蓝色帐篷,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戴着口罩、面罩,在警戒线四周站立着。

“健康云”是上海卫健部门推动打造的一款手机应用,有多种功能,如今使用最广泛的两个,都和新冠疫情防控有关: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查询疫苗接种记录。

打开“健康云”,看了看此前数月多次核酸检测记录,都显示“阴性”,心中默念,“要把‘阴性’进行到底啊!”

几分钟,核酸检测结束,往回走,楼门口摆了张办公桌,认识的居委干部“全副武装”在发放《社区健康管理告知单》,可以发给工作单位,作为无法上班的证明文件。

拿上单子,随口问了句,是几楼的住户密接了?居委干部连忙摇头,“这个不好说的,不好说的!”

懂了,保护隐私。

《社区健康管理告知单》写明,将对此幢楼实行前2天集中隔离闭环管理,后12天严格社区健康管理。

前2天将进行2次核酸检测,如果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那么隔离闭环管理解除后,需要拿着居委工作人员给的核酸检测卡,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2次核酸检测,分别是此次“封楼”开始后的第7天和第14天。

网上买的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到了,居委工作人员帮忙拿进了楼道。拎起沉甸甸的袋子上楼,进屋,消毒、洗手、换衣服,坐下后,赶紧把《社区健康管理告知单》拍照发给领导报告、请假,得到回复:“好的,注意防护,趁机休息休息。”

“健康云”上显示,12月12日20时,核酸检测已采样,结果待检测机构上传,好吧,收拾收拾,洗洗睡了。

13日早上起来看手机,结果出来,是阴性,同时收到好消息:楼内所有居民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三顶帐篷:看防疫“细节控”

13日白天,站在阳台向下看,只有这一幢楼被“封”。整个小区仍旧人来人往,不同的是,户外戴口罩的人明显增多。

下午,收到一条短信,告知预计当晚7点开始,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7点刚过,门铃再次响起。

下楼,还是三顶蓝色帐篷,但内里环境已有变化。前一晚负责检测的医护人员共2组4人,这一晚已经优化为1组2人,实际上楼内住户并不很多,检测仍然快速有序。

进入冬季,随着邻近地区本土病例激增,上海此刻不知有多少医院、社区需要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哪怕是2个人的优化,也是把力求把人员“用在刀刃上”。

细细观察,帐篷顶部安装的是无需接电的应急灯,保证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户外环境下,也能够提供照明;帐篷底部有沙袋固定,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测完,从居委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核酸检测卡,一人两张,均分上下联,写明之后需要前往的指定医疗机构名称,日期也作了标注,不需要自己再推算7天、14天后分别是几号。

“如果今天晚上的核酸检测结果没有问题,这幢楼明天就解封了”,居委干部的话很提气,在家里憋了一天的住户们,也变得轻松了一些。

14日一早,点开“健康云”,显示昨晚检测结果为阴性,收到居委干部发来的短信:“尊敬的8号楼居民,二次核酸结果都阴性,立即解封。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支持!!!”

午间,走出楼幢,三个蓝色帐篷不见踪影,一切如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那三个“感叹号”里,就藏着数十人两日来连轴工作的不易。

回想起12月2日,上海第10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回答东弟提问时说到,新冠疫情防控当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和做法,就是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每个环节、每个领域、每一个人,把我们自己应该落实的防控要求都能不折不扣,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能够做到规范而且每个细节都不落的话,应该讲我们的防控就是到位的。”

没想到,只隔了10天,东弟就亲历了这段话的份量。

当疫情防控来到生活中时会发现,“抗疫没有局外人,只有人人都负起责任来,落实自己的责任,才能回归最正常的生活”。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