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开放春风里,“小叶子”续写精彩进博故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2021年11月11日17:54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在中国开放的春风里,有这样一群青年,自2018年起,每年11月,都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奔忙——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四年举办,2万余名志愿者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来宾提供服务。

这群昵称“小叶子”的青年,不仅成为上海一张张美丽的城市名片,更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的笑容——

志愿者大合影。图片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提供

热情:在进博会收获友谊,说不定也能收获爱情

如果说,进博会是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小叶子”就是窗边那抹青葱靓色。

第四届进博会的4746名“小叶子”,来自上海40所高校,“00后”志愿者3836人,占比81%,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嫩叶”。年纪小,表现却可圈可点。

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叶子”胡俊浩,生于2005年8月。这位本届年纪最小的志愿者,自信源于准备充分。进馆前,学校进行了三天礼仪培训,来自酒店管理专业的他,每天苦练站姿和礼仪,认真学习标准的手势指引,力争在进博会展现最好的状态。

16岁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大一新生陈可舒,是120位上财“小叶子”中年龄最小的。这位小“进博迷”,从高中起,每年11月就爱看食堂电视中播放的进博会新闻。“一边吃饭一边看,觉得好好玩,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

“小叶子”陈可舒在工作岗位上

今年考进上财,进博会志愿者招募通知一发布,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年纪小,她成了大家的“宝宝”。“学长学姐们阅历丰富,工作能力强,教会我很多。他们好厉害,在面对世界的大舞台,让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样子!”如愿以偿的她,在进博会期间,很快成了朋友圈步数排行榜的“先锋”。

上海电力大学的黄晨,是第三次参加进博志愿服务,“大一就来了,”他回忆,“那真是一件非常有冲击力的事情,就像谈恋爱,一见钟情。”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他笑说,在进博会,他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奉献:设置10个闹钟,总有一个会成功

每年,“小叶子”们都是最受欢迎的存在。

展馆太大、展项众多,“小叶子”的志愿服务,是进博会顺畅运转的重要润滑剂。现场引导咨询、嘉宾联络接待、展会注册管理、交易数据统计、防疫健康宣传……围绕国家会展中心这株“四叶草”,面对八方来客,“小叶子”们辛勤加持了进博会的成功、精彩、圆满。

确实不轻松,披星而出,戴月而归,每天“暴走”上万步是常态。

“这里是上海,梦开始的地方,我们都是年轻的力量……”,早晨4:30,上海青年志愿者主题曲《年轻的力量》准时响起,它成为上海海事大学“小叶子”们的专用起床闹铃。“不怕起不来,后面还有至少5个闹钟,总有一个会成功。”马文皓说。

上海海事大学离进博会场馆距离较远,需要预留2小时车程,每天鸡还没打鸣就要起床。为了不睡过头,海事“小叶子”与“周公”花样“斗法”,设置10个闹钟也不稀奇。

寒风中的“小叶子”朱嘉晨(左)与同伴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朱嘉晨,在进博会实训中度过21岁生日。作为0米层8个接驳车岗的负责人,这位00后每天围着0米层巡视点位,最多一天,步数刷到3.8万步。

盛会万般精彩,却有不少“小叶子”在平凡甚至枯燥的岗位上坚守。

大二的万奕祺,来自上海电机学院。每天,她都要在场馆里“暴走”,“守护”40余块LED屏幕。仔细查看各处LED屏幕是否有异常,用火眼金睛找出任何瑕疵或故障。

冰火两重天的,是上海大学的涂珈瑜。其他“小叶子”比拼步数,她则驻扎在共享休息室媒体休息区,定人定岗不能离开半步,哪怕几步之遥就是热闹的展馆。“寂寞也是成长!”这名“小叶子”自我安慰。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的刘峥嵘,岗位十分“废腿”和“费嘴”。他担任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岗位大组长,看装备,就知道他的职责了——左手持有“进宝提醒戴口罩、勤洗手”的提示手牌,右手是一个便携式灭烟盒……

华东理工的曲洁,是在地下车库从事最基础的指引工作。她说,虽然去不了展馆,但能为重要的国家级盛会贡献绵薄之力,很自豪。

自信:用自己的努力,把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完全一样,今年4746名“小叶子”也是各有所长。

在论坛处证件注册处服务的刘昊明,手把手教外宾上传最新核酸检测报告。他笑说,“交流比我想象的顺利,不仅用中文和英文,还用了手语。”

谈到报名志愿者的初衷,刘昊明说:“服务他人,开心自己嘛!想通过个人努力,把包容、开放、合作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小叶子”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部分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个寝室的四位男生都成了进博会志愿者,均被分配在新闻中心。他们都是阿拉伯语系的大三学生,被称为“阿语寝室”。四人中,还有两人都通过了外交部遴选。

被室友亲昵称作“葱葱”的魏少聪,亲和力很“max”。这是位全能型选手,甚至还有一丢丢的“舞台”经验——在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一行18人到访上外时,当时大二的他,与同学们为中外嘉宾表演了埃及方言歌曲,并与埃及大使友好互动。“难能可贵的经历,让我获益匪浅。”这也成为他在进博志愿者工作中的借鉴。

一份会议文件从入手到翻译,一共需要几个步骤?“小叶子”孔雪静面前满满当当的文件列表似乎在告诉大家,步骤远比想象的要多。“会议的议程、外国发言人的字幕,都需要提前翻译。”她负责协助进博局论坛处进行相关会务文档的翻译,以及发言人视频的听译、审校等工作。

认真、细致、谨慎,是翻译组志愿者始终秉持的工作态度。即便小小的会务手册翻译,都包含着无数次的查证、审校、核对,每一个字符、每一个标点都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细节,也是国家态度和城市形象的体现。”她说。

部分“小叶子”还参与了一份特殊任务——手写进博会开幕式邀请函。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李纳川,从小学习软笔书法,上大学后,需要手写的文字越来越少。上一次这么认真写字,还是写入党申请书。听到需要手写邀请函,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希望用自己的特长为进博会留下“小叶子”印记。

成长:年轻的肩膀,正担负起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李珍,连续四年为进博会提供志愿服务。如今,她已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

今年,她的志愿服务岗位,是为进博会招商处认定的近300家重要采购商,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每天穿梭于“四叶草”中,规划路线、陪同对接,李珍笑说,还好自己“经验充足”。

李珍觉得,今年可能是她的进博毕业季,“第一届进博会结束后,我成了中共党员。这几年,进博会引领我不断成长。在进博的这四年,像是度过另一个大学。今后会继续秉持志愿服务精神,在更多岗位发光发热。”

连续四年为进博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小叶子”李珍(左二)

上海师范大学的祖雨琪,用一口流利的法语说着:“欢迎来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她的第二外语。她的岗位是内外宾核心接待组,“作为00后,我会以国际化视角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认清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初次引导接待嘉宾,她还是那个会在电瓶车延误时手足无措的青涩“小叶子”,如今,抗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在进博会舞台上,我收获了真实的成长!”

2018年到2021年,郭杨云娇在上海师范大学度过四年。每年11月,她都和进博会有个约定。这位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小叶子”,也将从进博会志愿服务中毕业。她见证着进博会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任何角落,都感受到中国强大的组织力和高效的生产力。”她庆幸与进博的相遇,“在这场永不落幕的盛会,我的青春得以收藏一份难忘的回忆,我的人生得以叙说一段精彩的故事。”

“今年,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在上岗仪式上,我们喊出这样一句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黄晨说,“‘00后’就要带着这样的认知,投身学业,将来融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活力和新鲜血液。”

年轻的肩膀,正在开放春风里,扛起国家的未来。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共青团上海市委提供)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