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从历史到未来”系列报道(8)】
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成为上海“两会”热议话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透露的信息,被媒体纷纷报道:第四届进博会正在紧张筹备中,招展工作进展顺利,数百家企业签约,展会面积预计仍将达到36万平方米,目前签约面积已实现了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我们想通过进博会,吸引更多的展商,更多的技术、消费品和服务,到上海进驻。”
已经在筹备第四届了——跟踪报道了三届进博会的大江东工作室,听着来自上海两会“进博声音”的回响,回望进博会前世今生:短短四年不到,一场全球独一无二的进口商品盛宴,包括疫情也拦不住的“东方之约”越来越精彩,实在像是一则美妙的传奇。
回望:“东方之约”体现的大国担当,落到上海肩头
2017年初夏的北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
同年11月11日,越南岘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又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互利合作新平台。“这将有利于各方更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主席再提进博会: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承办进博会的光荣使命,落在了向有“开放品格”的上海肩头。
2018,2019,2020——连续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都响彻四方。新冠疫情也没能挡住中国开放的诚意、信心和勇气。每年11月初,在上海虹桥那座银色“四叶草”的巨型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宾朋会聚,万商云集,共赴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共享开放融通的贸易盛宴,共谱活力澎湃的恢宏乐章。
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到主动举办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这也是上海担纲国家使命的精彩舞台。
让世界看到开放的中国,拥有怎样的大格局,大手笔,大情怀;看到开放的上海拥有怎样的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
而今,进博会被寄予新的期待。
成为双循环战略链接,让全世界采购商到进博会来“拎行情”
前几天,有位外资企业公关人员问东姐,眼瞅着全球疫情还不消停,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会不会受影响?
东姐不响,把龚正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推了过去,指指谈及2021年主要任务的这一段:“精心办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城市服务保障,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创新开展投资促进服务和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如此锵铿有力,对方顿时释然。
跑过三届进博会现场采访的东姐,对进博会“越办越好”感受深切。最有说服力的,是疫情下的第三届进口博览会,那份安全、精彩、富有成效,让深陷疫情的各国政商人士刮目相看。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还增长2.1%,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前几天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首场网上推介会——德国海外商会网上推介会,吸引了100多家境外及在华德企在线参会。
今年的上海两会,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都把“越办越好”的期待,落在了进博会持续放大服务“两个循环”方面的溢出效应上。毕竟,所谓“循环”,关键是要素得流动起来。有了“流量”,才能支撑起大循环。进博会汇聚来自全球的贸易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及物流,最能集中体现上海流量型经济枢纽节点的作用。
徐晓亮代表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星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徐晓亮称,复星连续三届参加进博会,亲眼目睹进博会让更多全球资源在中国大市场高度对接。即使是疫情,也没有阻碍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产品、人员交流。
他表示,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力强化“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这就明确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上海要成为战略链接城市,承担起枢纽角色。怎样更好承办且用好进博会这一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进博会已从知名度走向了美誉度,最后一定会争取越来越多的忠诚度。复星正在积极报名参加第四届进博会。
市政协常委、对外友好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祝伟敏则直言不讳,进一步提升进博会“双循环”功能,仍有多个“关节”有待打通。
他建议,首先应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走向制度化,疏通内外贸易流。可以考虑推动分类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模式等新型贸易政策的制度化;研究设立世界品牌产品首发展销区,营造品牌标杆,助推“进口转外销”,让全世界采购商到进博会来“拎行情”。
其次,对符合条件的进博会平台入驻企业,可参照自贸区给予开展转口贸易或离岸贸易的贸易便利化支持,引入离岸贸易境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跨境金融服务。
还可以联络联合长三角机构,在虹桥组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增值转化贸易投资服务信息,促进对华和对沪投资。
更好配置全球资源,助力建设亚太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到:“要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配置全球资源。”
朱勇代表
“上海是国际贸易中心,具备国际国内战略链接的良好条件。同时,又有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虹桥商务区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是长三角国家一体化战略的桥头堡,虹桥商务区正在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上海市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勇说。
“作为主营国际贸易的企业,东方国际从第一届就开始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平台打造。经过几年努力,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无论是格局、品类还是延展面积。”朱勇表示,东方国际将发挥招展招商、主场物流、供应链服务功能,助推进口商品集散地的打造和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去年那么困难,我们仍实现招展面积、成交金额都超过上一届,今年目标是不低于上一届!”
朱国宏代表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说,进博会有利于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有利于集聚更多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人才,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开放升级。特别是,进博会平台与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相结合,有利于上海“五个中心”和“四个品牌”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全球创新策源地。
对于上海制造业来说,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有代表建议,一方面通过直接引进新设备,促进研发新产品,以达到产品升级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对外联合合作,通过产学研、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激发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以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借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展示上海国际会展之都形象
孙成海代表说,进博会有包括展品税收优惠、便利通关、市场监管等诸多便利化政策,要用好这些政策,在第四届以至今后的进博会,以此推进上海打造中心节点、实现四大功能。
“三届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凸显,对推动上海会展业发展,服务上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孙成海代表表示。
孙成海注意到,会展业是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经济带动效应强,链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诸多产业,对相关产值形成1:9的带动效应,有效推动就业,拉动经济。
上海是国际会展之都,展览数量和展览规模均跻身全球前列,在集中展示国际国内优质产品、前沿技术和服务,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引领消费潮流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他建议,上海应积极打造会展业龙头企业,出台鼓励措施和政策,提升大型会展企业和展馆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大型展馆优势吸引优质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落户上海。围绕大型展馆,打造融合展览、会议、文旅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以展带会、以会促展,多业态联动的产业集聚效应,提升行业发展动能。继续完善大型展馆、展会的支持保障。加快细化出台会展业条例提出的人才支持政策。
“我们不仅要进口商品,还要进口人才”,祝伟敏委员建议,进一步优化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政策,可在虹桥商务区建立针对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人才特区,建立与新片区国际化人才政策的联动通道,集聚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通晓国际贸易、投资、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人才,联合长三角地区,在虹桥商务区建立长三角外籍人才服务平台。
进博会,还将继续在上海虹桥为中国和世界从容搭起一座彩虹之桥。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葛俊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