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城市工作室丨重生:从“老旧小”到“未来城”

2021年11月03日10:03 |
小字号

曾经几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的小屋,如今每位家庭成员都有充足的空间;曾经几家共用厨卫转不开身,如今厨房敞亮独卫整洁;曾经“悬空老人”天天为爬楼梯发愁,如今老小区装电梯上楼一键直达……从“老旧小”到“未来城”,杨浦越来越多的居民们圆了新居梦,盼来电梯房,在不断提升的生活环境中安居乐业,向往美好。

弄堂的热闹喧嚣

是老上海人记忆深处的难忘情怀

也是现代生活的忧愁烦恼

杨浦区在推进旧改工作过程中

用细心和耐心帮助家庭成员“分蛋糕”

存续街坊邻里的睦邻情

保护见证沧桑的老建筑

简屋陋室逢旧改,工作人员下苦功

“我的心事可以落地了。”居民贾遇莲阿姨在平凉64街坊的老房子住了50多年。今年9月18日,那里高比例达到旧改生效比例条件。选择了动迁安置房的贾阿姨暂时租住在长阳路,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乔迁新居,便忍不住喜笑颜开。贾阿姨说,以前最怕的就是下雨天。“雨水倒灌的遭遇真是苦不堪言,房子常年晒不到太阳,一楼阴暗潮湿。现在,93岁的老母亲终于能在不错的环境里安度晚年了。”

今年是杨浦旧改的攻坚年、决胜年,年底杨浦将全面完成最后1.5万户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涉及6个街道、13个项目,约35.5万平方米。为早日打赢这场攻坚战,杨浦旧改一次次提速,基层工作人员一家家上门拜访,主动与群众沟通,帮助各家排忧解难。

就在贾遇莲阿姨老屋所在的64街坊旧改推进期间,恰逢居委会换届改选,新任居民区书记面临“面孔不熟”的难题。为确保征收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已退休的老书记“以老带新”,作为居委会与征收事务所联络员,主动参与基地居民矛盾调解工作,帮助化解家庭矛盾,消除居民疑虑,让旧改群众感到暖心与放心。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旧改经办人们常常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约谈方式。家住兰州路857弄的一对聋哑夫妇,只能依靠手机软件与征收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区残联的支持下,经办人联系到了手语老师,再结合视频手语在线翻译,最终顺利完成签约工作。据悉,杨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还通过“便民签约直通车”,每天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来回接送前往咨询办事的居民,将更加便捷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每一户人家最起码要联系五次,多的有十几次,经办人一户户和居民们去交流,一个一千多户的基地,经办人往往需要服务一万人次。”有人说,征收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但是杨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副总经理蒯斌说,“其实这‘第一难’说难也不难,只要我们多些换位思考,多听取居民利益诉求,在居民最急、最难、最怨的地方下功夫,就能汇聚民力,为房屋征收工作的成功增添砝码。”据悉,按照今年旧改工作安排,年底前杨浦还将有4个旧改基地启动“二次征询”签约。

因地制宜来设计,立足需求解民忧

武川路222弄小区原有14幢房屋,其中7幢为2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产权人为上海财经大学。这7幢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厨房、卫生间集中共用,配套设施陈旧落后,白蚁泛滥成灾。然而,武川路222弄的房屋属于职工住宅,不是旧式里弄,也不属于旧改范围,因此一直无法实现改造。

2017年,武川路222弄的改造困境迎来破局。杨浦将7幢不成套房屋拆除,在原用地范围内新建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住宅,有成套独用一室户住房158套。其中153套用于安置居民,剩余5套作为社区公建配套用房。待到2020年房屋建成,居民们于当年6月份“原地搬新家”,开启新生活。

“以前是阴暗逼仄,现在是亮堂整洁,居住环境简直天壤之别。”居民李桂香说,“有了独立厨卫,再也不用赶在上班前排队上厕所了。”

近年来,杨浦因地制宜推进旧住房改造。以武川路222弄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成套旧住房改造,让306户居民受益;在长阳路503弄,杨浦试点启动全区首个里弄房屋厨卫改造工程,让293户居民全部用上新厨房,为170多户符合条件的住户安装抽水马桶;今年6月,邯郸路500弄、524弄小区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还同步启动整个小区加装电梯的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6月底前竣工;聚焦解决群众“上下楼”难问题,杨浦近年来按照“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的工作目标,在2019年底加梯新政发布后制定全市首个区级加梯实施细则,指导加梯工作规范实施,让越来越多“悬空老人”开启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

“两万户”乔迁新居,烟火气依然存留

破旧的老弄堂承载着昔年邻里的共同记忆。那些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建筑背后的故事与文脉该如何传承?

2016年,长白228街坊上千人的旧改梦得以实现,至此上海最后的成片“两万户”工人住宅走进历史。早在50年代初,“两万户”是幸福生活的代名词,这里住着先进职工、劳动模范、特困职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工业精神。随着时间的打磨,房子越来越陈旧,生活设施越来越破败……当时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说,“自来水经常堵塞,电路一到旺季就爆了。”

随着居民的乔迁,人去楼空的“两万户”工人住宅会不会在隆隆推土机声中彻底成为城市的尘土?这一度成为老居民们关切的话题。如今,来到长白228街坊原址,可以看到两座尖顶、灰瓦、灰墙的老房子依然矗立,整齐而又有历史厚重感;一大片草坪生机勃勃,曾是居民们乔迁之前举行“百家宴”的地方……据悉,建筑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再设计,为人们留下城市记忆,重塑地区活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空间环境品质。

未来,长白228街坊将以记忆传承为主线,促成场所空间的回归,重启街坊与城市的对话,引入时代所需求的功能。项目将充分利用“二万户”建筑空间特色,打造杨浦中部地区一处开发式的特色睦邻场所;通过挖掘历史的生活场景碎片、文字记录碎片和建筑语言碎片,从中提取出易于辨识的文字、图像、影像等实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译为更直观的展墙、雕塑、建筑艺术,呈现并传承228街坊深藏的记忆。这里在未来会是集教育、文化、商业为一体的标杆性公共空间,成为长白乃至杨浦的新地标。

项目效果图

在杨浦,曾经的里弄生活逐渐步入历史尘埃,但那份邻里温情,那段城市记忆,却跨越时空,永不褪色,在城市更新的人文关怀中长留……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