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赛道拥挤,花样追剧的时代已经到了吗?
观察丨微剧、泡面番、火锅剧、互动剧,短剧赛道拥挤,花样追剧的时代到了吗?
体量轻便的短剧正在各个平台快速兴起。据统计,快手的短剧创作者超过了7万人,在快手每天观看短剧的人数超过2.1亿。开心麻花也在近两年瞄准了微短剧的风口,目前已出品包括《亲爱的没想到吧》《真想在一起》在内的一批喜剧微短剧。
记者从趣头条获悉,旗下米读小说中,排名较前的多部网文在更新过程中,已同步拍摄成竖屏网剧,目前平台累计出品了45部短剧作品,全网播放量超过50亿。
竖屏短剧业已成为网文IP开发的又一主要模式。在业内看来,在传统长视频之外,短剧充满了想象空间,花样追剧时代已经到来。
剧情上更加追求“情绪点”
究竟什么是短剧?“早期行业尚未有微短剧这一定义,市场上更多称之为微剧、迷你剧。”兔狲文化创始人袁哲回忆道。
早在2013年,以每集5分钟的《万万没想到》为代表,视频网站上就出现过一批以搞笑、无厘头、情节不连贯为特点的迷你剧。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盛,脱胎于草根自创的短剧迅速兴起,并逐步形成几分钟一集的短时长连续剧模式,有些甚至已经创作了数十集、上百集。
单部更低的投入成本、更灵活的操盘模式、更高的流转效率……短剧以一些区别于长剧的显著特征吸引多方入局。以快手为例,平台短剧创作者超过7万人,500万粉丝的作者超过220人,“10万+”粉丝的作者超过1万人。在快手每天观看短剧的人数逾2亿,每天短剧的观看总时长超过了3500万小时。
目前来看,不少“出圈”短剧观看量非常可观,如《进击的皇后》第一季在芒果TV就取得2.2亿次的点击量。此类短剧时长通常介于3分钟短视频与30分钟以上长视频之间,最直观的特点是体量轻便。
米读微短剧负责人雷爱琳介绍,从去年年初开始,短剧被米读视作免费网文IP运营的重要一环。
“免费网文IP本身的情节情绪点有利于微短剧改编。”记者见到她时,雷爱琳正从一个短剧片场回来。她介绍,比起传统网剧,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可控,通常一部短剧只需拍摄5-10天,出场人物一般只有4人,男女主角再加两位配角便已足够,“拍摄上会突出人物特写,虽然会失掉场景周边的环境细节,但跟观众的距离会更近一些”。
对短剧创作者来说,留住观众的注意力是重中之重。“每个人的两分钟都很宝贵,怎么吸引观众去追、去点赞?”雷爱琳形容,短剧需要更强的“情绪点”,“如果说长剧演员要给观众80%的情绪,短剧要求演员给200%的情绪,这样观众感觉到的情绪表达才能做到100%。也就是说短剧要求更强的戏剧性。”
“我们把短剧定位在低成本、高概念、强类型。”袁哲介绍,团队在2017年开始微短剧创作,主打幻想和悬疑题材,“从全球范围看,短视频都在兴起,内容消费已经从客厅消费、电视机消费变成了手机消费。比如日韩有5-8分钟的‘泡面番’,还有更短的1-3分钟‘泡泡面番’。”
剧集越来越短是大势所趋
由于制作成本有限,加之门槛低,短剧市场一度存在市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经历野蛮生长之后,如何迈向精品化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网络微短剧不是浓缩版的电视剧,两者在题材、演员、剧本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在日前举行的2021上海网络视听季之“向阳 向上”微短剧价值生态与精品化发展研讨会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胡筱认为,情节上,微短剧的大部分配角只需要为主角服务,不需要人人有戏;台词上,传统电视剧的优势是要埋长梗留悬念,而微短剧的台词很直接,“目前观众对微短剧的宽容度比较高,但业余的表演绝不是长久之道。微短剧的题材目前也比较单一,今后要更多元化、垂直化,吸引更丰富的目标受众。”
“热度不是衡量好作品的唯一标准。”米读短剧导演、制片人朱林丽说,好的作品应与观众建立良性互动并获得观众认可,“目前在微短剧领域,还有很多蓝海题材有待开发。对于一些小众题材的探索,即使观众接受度有限,也是值得被开发的作品。”
在传统的网剧领域,12集短剧也流行起来,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短剧集。从《隐秘的角落》到最近刚播出的《八角亭谜雾》,12集短剧成为爱奇艺“迷雾剧场”的主流配置。“剧集越来越短是大势所趋。”电视研究学者、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何天平介绍,电视剧的变现原则依托于受众的注意力,“过去,剧集在电视上播,集数越长,可以吸附的广告越多,直接效益是变现能力增强。所以集数愈演愈长,从三四十集一直发展到七八十集。”
在何天平看来,短剧并非新现象,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剧,集数都不算长。“尤其这两年,电视剧市场在洗牌,创作界也在谋求新的变化,有望诞生更多更精炼、可看性更高、节奏感更强的剧作。互联网不是时段经济的平台,不需要占用‘黄金时段’,可以同时容纳多部剧。火锅剧、微剧、互动剧,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会赋予剧集更多表现形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