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大学学子走进“小凉山”,探寻当地“医改之路”

2021年10月11日19:43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2020年,一群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大学生走进云南省宁蒗县、峨山县等地,他们带着独到的学科想象力与敏锐的洞察力瞄准了这里的医疗改革建设。2021年,同学们自发组织调研团队,再次走进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循序渐进,深入祖国基层,在调研中探寻民族地区人民的就医需求与难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调研前期

调研前期,同学们通过检索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云南省基层医疗综合改革情况。他们发现在医疗保险与基本药物制度方面,云南省于2020年底明确医保的保障边界并合理敲定待遇标准,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积极推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中,宁蒗县抓住中医医院改革之机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诊疗环境,优化诊疗流程,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中西医特色优势。基于制度和民情相配合而发展起来的中医体系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大大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良性运作。正所谓医者父母官,通过建立绩效工资、职称培训等激励机制,拓宽定向培养、特岗招聘等培养渠道,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服务热情得到鼓舞,居民健康也得了充分保障。

本次调研重要的“田野点”(其俗称“小凉山”),是一个“一步跨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同学们分别走访了宁蒗县人民医院、宁蒗县妇幼保健院、宁蒗县中医院以及县内的卫生院,通过座谈会与访谈的形式,对当地的医疗改革成效与困难有了初步认识:人力、物力不足、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问题凸出,绩效考核中医的“尴尬”以及技术设备的使用率低……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县基层医疗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在深入扎实的田野考察与撰写厚实的调研报告中,社会学院学子真正做到了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调研路上

同学们调研的第一站是宁蒗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这里,大家有幸聆听了一场院长、副院长以及相关职工的座谈会,对当地的改革成效与困难有了初步认识。

“其实大家更看重医生,因为熟悉和了解,就很放心让自己熟悉的医生给他看病。但是,新医改制度要求村医必须通过考核,获得执照后才能在村卫生室上岗。”一位职工在交流中提到,老村医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只有小学或中专学历,他们的技能是子承父业得来,但对理论性的考试、考证不在行,随时面临被迫“退休”的风险。老村医在村里的消失不仅仅是科层制意义下职员的离去,更是群众对村医信任的离去。

随后,大家来到宁蒗县中医院,从院长口中同学们了解到,中医院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现行的医院考核指标并不适用于中医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导致中医在评价上很吃亏。此外,医院的预算需要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考核打分后才能获得相应额度,评估机构使用绝对理性化的数字考核标准入户调查,而当地居民对考核中提到的各项指标并不完全了解,大家面对提问听不懂就说不知道,考核结果显示政策推行不佳,最终影响总评和来年医院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调研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宁蒗县的一个卫生院,发现卫生院中虽然陈列着许多先进仪器,但由于医护人员缺乏操作仪器的经验,加之不擅长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技术难题成了民族地区医疗改革的“拦路虎”。

探求真知砥砺前行

基层是青年人锻炼和成长最好的平台,是青年人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多次自发、深入的调研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民族地区医疗改革的难题,也让大家充分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建功新征程砥砺奋斗正当时,“上大人”始终行走在探求真知的路上。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