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

办好养老托育 服务“一老一小”(金台视线·把社区工作做到家②)

本报记者  沈童睿
2021年08月16日09: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贵州省黔西市,托育机构老师在和孩子们做游戏。
  侯进勇摄(人民视觉)
  图②:江西省萍乡市,医务人员正在为老人检查身体。
  李桂东摄(人民视觉)
  图③:河北省衡水市,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排练戏剧。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既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许多读者来信表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紧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希望采取切实举措,在社区层面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家门口的养老托育服务。

  居家养老仍是主流,社区应做好配套支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要求社区层面做好配套服务。“在外地工作,我们最牵挂的是老人的健康。” 江西吉安市读者郭启明与弟弟都在外地务工,母亲今年74岁,身体还健康,饮食起居都能自理,但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兄弟俩常担心老人独自在家,身体不适、需要就医的时候无人照料。

  陕西读者徐先生的父亲患有高血压,不久前他想去医院调整用药,但因腿脚不便,迟迟没动身。“我一时半会儿确实赶不回老家,只好拜托邻居开车送父亲去医院。”徐先生希望社区能有更丰富的公共卫生资源,让老人不必出门就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不少读者认为,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湖南岳阳市读者孙迪说,许多老人住惯了本乡本土,搬进城后脱离原来的朋友圈,倍感孤独。“父亲去世后,老家只有母亲一人,我将她接来城里一起居住。母亲有时抱怨我们工作太忙,老姐妹们都不在,白天过得很无聊。”孙迪希望社区能够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在新环境认识更多朋友。

  做好失能护理、提供日间照料……读者在来信中对养老服务提出了许多期待,而社区则是开展这些工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认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基本场所,在社区层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更有利于让相关服务做到就近可及。

  然而,不少社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这在一些老旧小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许多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并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要,随着高龄、失能老人增多和基础设施老化,这些小区不适老的问题愈加突出,迫切需要加以改造。”河南开封市读者冯凯说。

  年轻家长盼托育服务更加普惠

  山东读者刘申夫妇去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高兴之余,夫妻俩也犯了愁:孩子谁来带?刘申在来信中说:“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如果有一人全职带孩子,家里经济压力会加重许多。目前只能由双方父母来照顾,但他们年龄也大了,同时照顾两个孩子有些力不从心。”最近,刘申正寻找合适的托育机构。

  一些家长认为,以隔代抚养为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许多家庭对育幼的更高要求。北京市读者周明剑认为,科学的照护有利于婴幼儿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健康发育,而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的托育机构能够提供动手动脑等能力的训练,是对家庭照看很好的补充。”周明剑说。

  与旺盛需求形成对比的是相对不足的托育服务供给。今年7月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供给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很大。

  记者走访了一些托育机构,有些设置在商场中,有些则开设在小区住宅楼里。一些连锁机构除了日托、全托服务,还提供早教课程,收费在每月5000元到7000元不等,部分机构的月收费甚至超过1万元。设在住宅楼中的托育机构收费相对低廉,离小区居民也更近。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在住宅楼中开办的托育机构无法进行工商登记,师资专业性也相对不足。

  不少家长希望,普通收入家庭也能享受更加普惠、就近可及的托育服务。“我们的需求只是在上班时孩子能有人妥善照料,予以基本的生活能力训练,高收费的服务难以承担。”广东读者梁先生说。四川成都市读者李秀荣则认为,社区是托育服务的重要依托,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应加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托育服务。

  多元主体参与,加强扶持监管,让相关服务更实惠、更便利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服务“一老一小”,是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采取行动,推动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家医巡诊”工作试点,由全科医生、药师、社区护士等组成的医护人员,开展连续巡诊上门服务,破解社区养老慢病管理就近就医、就近取药“最后一公里”难题。甘肃兰州市完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家门口提供文化娱乐、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一些地方还出台政策,明确新建城镇住宅小区应按一定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场地。

  上海市读者张清华认为,办好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应通过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努力降低成本,让老百姓负担得起。“上海鼓励各区政府、街镇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开设公益普惠托育点,值得点赞。”张清华说。

  养老托育人才队伍培养也很重要。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段忠贤认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供给能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养老托育机构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性从业人员紧缺。浙江温州市读者朱安扬说:“老年人和婴幼儿身体素质偏弱,需要耐心细致的照顾,应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完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监管护航不可或缺。四川内江市读者李晓明建议,相关部门应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落实好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监管责任,确保养老托育机构依法依规,安全可靠。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6日 07 版)
(责编:陈晨、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