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虽因台风继续闭馆,上海天文馆开放日已满一周,这群少年化身星云色“紫马甲”

2021年07月28日14:3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根据馆方公告,因受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为确保游客出行安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7月27日(周二)继续闭馆一天。

自7月18日面向公众开馆以来,除去25日起因天气原因的闭馆日外,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天文馆开放已满一周,并将视情恢复开放。

这7天的如潮人流中,总有几个带着紫红色星云般色彩的身影穿行其间,帮助游客解答疑问,看护展品,规范行为。最近,这群“紫马甲”摩拳擦掌,静待开馆,重新“上班”。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天文馆志愿者中,大约每5人中就有一人来自华东师大二附中,堪称一批最小志愿者。比起当“哥哥姐姐”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小弟弟、小妹妹怎样担当使命?从伽利略的高仿望远镜到双子星合并的互动演示,他们在馆内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同时,也收获新知,邂逅美好。

暑期每天上午8时半,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不再安排种种课业学习,各自从家中早早赶来天文馆签到集合,服务到闭馆后的下午5时。身披“紫马甲”的志愿者王亿禾说:“不论是游客还是志愿者,其实都对天文馆有着极高的热情。事实上,每天8时50分准点集合,但8时30分时已有过半同学到了,即使是台风登陆前几天的志愿工作,冒着大风大雨,大家也都及时到了。”

星宇间航游,历史中穿梭,在志愿服务中陪伴游客一起展开奇妙的体验,也给志愿者们带来别样的收获。在华二学子日常服务区域,最受欢迎的展品就是伽利略望远镜——1609年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大家都以为这台望远镜是能看的,实际上它作为一个模型展品,是不能用来观测的,”王亿禾告诉记者,“我们就必须站在那里一直盯着各种小朋友,一看到有小朋友趴在展项上面往里面望,就要提醒了。”碰上熊孩子要动模型,他就赶紧再解释一遍,然后提醒“请不要触摸展品哦”。因为他最担心的是,万一熊孩子抬起镜筒又马上放手,这具珍贵的模型会失去平衡,一头高高翘起。

在担任志愿者工作时,有时也遇上一些棘手问题,但学生们都用自己的耐心一一解决。一次,志愿者余涵为遇到一位聋哑阿姨,她手机上的项目预约,显示上午场的活动都已约满,而下午场的预约还未开始。她很无措,一直指着屏幕……当余涵为正想解释时,阿姨打开了一个手写软件。余涵为通过手机显示的文字抓住要点,成功与阿姨交流沟通。终于,阿姨明白只能在12:30之后预约下午场的活动。告别的时候,阿姨不住地感谢。余涵为说,“游客的感谢与笑容,对每一位辛苦工作的志愿者都是莫大的鼓励。”

据了解,自天文馆开馆第一天至8月下旬,华师大二附中学生志愿者每天都会在馆内守候,为每一位游客带来引导和必要帮助。“因为天文馆是上海科技馆的分馆,又因为我们本来在上海科技馆就有志愿服务队,所以馆方让我们组建新馆的志愿者服务队去帮忙。”作为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天文馆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高二学生毛心悦表示,天文馆有来自很多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主体上是大学生,也有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志愿者,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断提升。

虽然台风“烟花”不期而至让游客们前往上海天文馆的步伐暂缓,但台风过后再开馆时,一个个“紫马甲”仍将坚守岗位,在全馆璀璨的星空背景下散发属于自己的微光。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