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后的成套“二万户”老公房将变身博物馆

2021年03月25日11:02  来源:上观
 
原标题:上海最后的“二万户”将变身博物馆,长白新村街道党史微讲堂讲述“三个100%”背后故事

  杨浦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是上海现存唯一的成套“二万户”老公房,保留着上海最早工人新村的印记。

  “如今老房原址已经大变样,回想当年实现‘三个100%’签约的过程,有许多艰辛和不易。”李芳是“二万户”旧改动迁前最后一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如今她多了一个身份——杨浦区长白党史微讲堂的主讲人。

  昨天下午,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启动“百人百讲庆百年”党史微讲堂活动。街道挖掘出100名主讲人,他们将走进社区、学校和园区,讲述百年来上海和杨浦走过的历程,每日一讲的微讲堂将持续到7月1日。

  “我是党员,先拆我家”

  100名主讲人中,有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国防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也有居民区干部、社区老人。“让百姓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这些点滴故事凝聚成了长白的发展史。”街道工作人员说。

  年龄最大的演讲者是今年97岁的郑广林老人,他是长白新村街道第三任党工委书记;年龄最小的是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叮当小屋”的一名小学生。

  作为长白228街坊旧改的亲历者,李芳讲述了当年实现这一“旧改奇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28街坊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该地块曾在2002年、2010年经历了两次动拆迁,因种种原因,到2015年仍剩下238产360户居民蜗居此处。“按照常规的动迁模式,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85%、签约率达到90%,动迁就可生效。而‘三个100%’则要求通过居民整体协商,实现征询率、签约率、搬迁率同时达到100%来实施动迁。”李芳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旧改动迁前夕,让李芳印象深刻的有几件事。“当时一楼的居民大多门前搭建了违章建筑。老房启动旧改以前,要先拆除这些违建。”李芳回想起这一幕时说,“当时阻力很大,拆违特别艰难。”

  拆违当天,现场人山人海,许多居民都站在现场围观。拆除一栋楼一楼一室的违建时,该户居民让自己80岁的老母亲坐在家中,工作人员束手无策。这时,二室的居民站了出来说:“我是党员,先拆我家。”

  “二室成功拆违后,三室的居民也十分配合,然后是四室、五室,最后,一室的居民也同意了。”

  在党员居民的带动下,第二天,居民纷纷帮着工作人员拆自家的违章房屋。就这样,5天之内就成功拆除了全部130多处违章建筑。“关键时刻,党员冲在前头,这就是党员的作用。”

  那些让人落泪的瞬间

  “三个100%”为全市首创,当时街坊流传着一种说法:“要实现意见100%统一,连夫妻之间都很难,更何况是360户境况各不相同的家庭!”

  在李芳的印象中有很多动人的瞬间。“老房中有一位67岁的‘钉子户’,我们到他家里了解情况后,知道他腿脚残疾,且一个人独居。”那位居民告诉李芳,离开了228街坊,他靠自己很难找到适合居住的房子。“他提出三个条件,房子要在底楼,周边要有医院,房租在2500元以下。”那年7月酷暑,李芳和居委干部天天搀着那位居民到处看房子,终于在安图医院旁边找到了一间满足条件的房子。搬家那日,居委会来送别,彼此都感动得落泪。

  李芳记得有一位党员居民,自己带头签约后,还天天到现场帮助旧改工作人员宣讲,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

  未来将建成博物馆综合体

  如今的228街坊原址,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房屋一楼已初见雏形。“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以博物馆为中心的综合体。”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说,长白“二万户”原先共有12栋房子,其中2栋保存较完好的房子原样保留,其余10栋拆除后按照原样重建。原样保留的“二万户”老房子将建成一个博物馆,这是整个综合体的核心,展示城市变革的历史和当年社区百姓的生活。

  除了“二万户”以外,长白新村还有“传承红色基因的百年学府”上海理工大学、“一带一路的起始站”铁路杨浦站、“创新攻坚的科技先锋”上海电缆研究所、“改革浪潮中的品牌企业”上海工具厂等红色地标。街道把这些地标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让百姓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一日行”。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