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精細不麻煩 上海垃圾分類"新時尚"越來越受認同

2023年05月26日08:2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在上海的一些社區,“四分類”已漸漸被“六分類”“八分類”取代

精細不麻煩,“新時尚”越來越受認同

■本報記者 陳璽撼

近4年,上海2400多萬人對一項“新時尚”情有獨鐘,持續付出時間、精力,貢獻熱情、智慧,讓四類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彼此劃清了界限。

如今,一些社區居然不滿足“四分類”,開始嘗試“六分類”“八分類”。

做好“四分類”已不容易,並非強制要求的“六分類”“八分類”為何會出現?居民們為何願意嘗試更麻煩的分類方式?

多隻袋子

5月24日早晨,杜鵑路55弄小區居民張金龍一如往常,拎著前夜分類打包好的濕垃圾走向定時投放點。奇怪的是,他手裡拎的濕垃圾分成了兩隻袋子。

謎底在定時投放點揭曉。這裡,上海小區裡常見的“四分類”垃圾桶變成了5個,多出來的那個也裝濕垃圾,不同的是,上面貼有提示:“餐前垃圾”。一旁,原來的濕垃圾桶也貼有提示:“餐后垃圾”。

除了濕垃圾分成兩類,這個小區還將舊衣物(廢棄紡織物)從可回收物裡單列出來,定時定點投放、收集,每兩周清運一次。於是,便有了“六分類”。

“3年前就開始了,現在大家都很自覺。”張金龍坦言,剛開始“六分類”時,的確嫌麻煩,但養成習慣后,感覺和以前也沒差多少。

花木街道牡丹第七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舒征表示,將濕垃圾分成兩類,僅需舉手之勞,主要難點在於如何讓大家熟練分辨“餐前”和“餐后”。

指著定時投放點大棚一側的宣傳欄,舒征念出了一段快板:“菜皮鮮花瓜果皮,餐前垃圾做肥料﹔剩菜剩飯和內臟,充分燃燒利環境。”

“如果還記不住,那就記住‘素的、沒燒過’就是餐前垃圾,其他都是餐后垃圾。”舒征說,3年堅持下來,“六分類”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認同價值

在萬航渡路上的桂花園小區,“四分類”更是變成了“八分類”,在保持有害垃圾、干垃圾、濕垃圾分類不變的基礎上,將可回收物細分為玻(璃)、金(屬)、塑(料)、紙(張)、衣(物)等5類。更令人意外的是,這種“麻煩”的分類方式,桂花園的居民已堅持了7年。

記者在桂花園小區看到,原有的藍色可回收物桶成了玻璃專用桶,在傳統的“四分類”垃圾桶旁,4隻顏色鮮艷、干淨整潔的大布袋用金屬支架撐開,每隻布袋開口后方的牆上貼有提示,明確告知居民可以扔進袋子的可回收物種類,現場沒有異味、沒有蚊虫,這樣容易親近的垃圾分類環境讓不少人有好好分類的“沖動”。

“在別人看來麻煩的‘八分類’,在居民看來反而是省心,正是這份認同感,讓我們堅持‘八分類’至今。”桂花園小區居民盛新華介紹,桂花園是僅有150多戶居民的小型社區,公共空間局促,不在投放的時候就將可回收物細分,保潔員事后就要把可回收物桶放倒,“擺地攤”進行二次分揀,不僅影響居民通行,污水、異味、蚊虫也隨之而來,“八分類”后,效果立竿見影,有時候一整包可回收物連一根“刺”都挑不出,每天直接裝車運走。

此外,可回收物細分后獲得的部分收益作為對保潔員的激勵,讓保潔員更加賣力,小區環境干淨整潔,居民每天進出時都有一份好心情。

在花木街道,169個小區目前已全部推行“六分類”,其中的關鍵也在於居民實實在在體會到“六分類”直接帶來的益處。

苗桐佳苑居委會和物業用房二樓,有一座漂亮的露台小菜園,時下,居民志願者正用小區分出的“餐前垃圾”變成的有機肥種菜。

“表面看是精細化分類,實質是讓更多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的可能,通過‘反哺’社區,讓居民實實在在地看到‘變廢為寶’,進而認同垃圾分類的價值。”花木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嘉寧表示。

因勢利導

縱觀國際上較早推行垃圾分類的國家或地區,分類逐漸精細化是一種趨勢,這種趨勢背后的主要“推手”其實是垃圾末端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途徑和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末端處置方式決定源頭分類方式。

可以預見,隨著末端處置技術的不斷提高,分類標准還將調整,很可能在“四分類”的基礎上出現更多的專項細分品種,對垃圾進行精細化分類的社區、單位也會越來越多。

不墨守成規,因勢利導,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分類方式,正是上海多年來推進垃圾分類的長處之一。

近20年,上海生活垃圾的分類經歷了5個版本。上海世博會后,借鑒台北案例,結合自身實際,上海從2011年開始在居住區推進以“干濕分類”為基礎的“2+X”模式,這一模式如今演變成“四分類”。

將濕垃圾盡可能分離出來,可有效增加焚燒垃圾的熱值,提升焚燒效率,同時避免有害氣體的排放,因此“干濕分類”為基礎的“四分類”十分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表示,目前實施的“四分類”是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后,得到肯定最多的標准,也是當下最能匹配末端生活垃圾處置實際情況的標准。但不排除將來有更適合的標准來取代“四分類”。垃圾分類標准並非一成不變,隻要條件成熟,可以鼓勵更多小區嘗試精細化分類。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