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新星閃耀上海之春 四位獲獎少年演繹名曲

“00后”新星閃耀“上海之春”
4位上音附中學生在國際頂尖大賽獲獎歸來,登台演繹名曲
本報訊(記者 吳桐)4位“00后”少年前晚登上第3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閃耀新星”舞台,他們都來自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今年年初,他們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中過關斬將,從14個國家128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佳績:13歲的錢致遠和15歲的楊雨恬分別獲得小提琴組和鋼琴組冠軍﹔18歲的孫浩倫和15歲的文成月則分別獲鋼琴組第二名和大提琴組第三名。這群來自上海的少年包攬了三大組別獎項,其中兩個組別登頂。
兩個月后,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幾位少年有了新的成長。在賀綠汀音樂廳,他們與張亮執棒的上海愛樂樂團合作,演繹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李斯特的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創辦於1992年,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音樂比賽,與久負盛名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對應,被稱為“小柴賽”,由世界各國杰出音樂家擔任評委。此次獲獎的錢致遠是歷屆小提琴冠軍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楊雨恬則是第三位獲得鋼琴組冠軍的中國選手,前兩位獲獎者是郎朗和張昊辰。
從俄羅斯歸來,錢致遠的專業老師、上音附中教授丁小雷發現他身上的變化。“以前他個性敏感、內向,見了人老是低著頭。通過這次比賽,他更自信了,也會主動打招呼了。”回國后,錢致遠有了更多演出機會,幾天前,他剛剛跟深圳交響樂團合作了德沃夏克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拿完獎回來,我就跟他說,一切都清零,我們從頭開始。他非常腳踏實地,每一場演出都在完善自己,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真的很不容易。”
很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演奏家在世界頂尖大賽中摘金奪銀,也逐漸打破了中國演奏家“技術好,藝術表現力欠缺”的刻板印象。觀看本屆“小柴賽”全程,上音附中教授、鋼琴科主任陳巍嶺看到了中國“00后”選手們在世界舞台上揮洒的個性和藝術魅力。“他們都是很敏感的人,善於觀察,充滿好奇心和責任心。要成為一個藝術家,除了高精尖的技術之外,文化素養、藝術個性和人格魅力都非常重要。在課堂教學外,我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獲獎后,18歲的孫浩倫短暫在俄羅斯停留,領略了美麗而蒼涼的冬日雪景,參觀了美術館,還在馬林斯基大劇院觀看了一場芭蕾舞劇。“我一路上拍了很多照片,我覺得,攝影、舞蹈、美術都跟音樂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比如我拍照時,捕捉明暗交織的光影變化,與音樂的和聲變化其實是相通的。”
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孫浩倫並沒選擇自己拿手的“小柴賽”決賽曲目,而是選擇向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發起挑戰。他的指導老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哲說:“無論是比賽還是演出,我們把每一次登台的機會都當作一次鍛煉。舞台實踐對一個演奏家的成長非常重要,他們的路還很長。”
文成月的指導老師李繼武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大學部教授。得益於上海音樂學院“大中小”一貫制音樂人才培養體系和“頂尖人才培養計劃”,上音附中、附小的優秀學子可共享上海音樂學院的教學和實踐資源。李繼武說:“藝術人才需要早發現,早培養,我們的工作就是在尋找天才。現在中國孩子音樂啟蒙早,基礎好,展現才能的機會越來越多,所以有了這次‘小柴賽’的成果。”
在上音附中副校長周挺看來,4位少年的成就,離不開上音附中70多年深厚的音樂傳統,許多當年以上音附中為起跑線,奔向世界的校友,后來又回到上音附中成為老師,一代一代薪火相傳。“近年來,上音附中拔尖人才培養機制推陳出新,教、學、演、練、導、賽有機融合,也在不斷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少年從這裡出發,去往更大的舞台。”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