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外灘歷史風貌項目弘安裡正式亮相

虹口區新聞辦介紹,3月25日,歷史風貌項目弘安裡正式對外亮相。該項目位於虹口17街坊,是虹口區舊改新機制首批試點地塊之一,也是上海市第二批歷史風貌保護街坊。弘安裡屬於石庫門風貌別墅產品,項目容積率約為1.1,規劃120余席低密風貌聯排,既保留了上海的歷史風貌與街道肌理,同時將進一步提升北外灘區域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詳見↓
歷史風貌保護
據介紹,弘安裡項目邀請曾修繕過中共一大會址、張園等歷保建筑的華建上海院和專業施工單位共同打造,力求精良。通過保護修繕、保留改造、更新改建等手法匠心營造。弘安裡的每一棟建筑,都是一段歷史。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風貌,施工方在前期工作中注重挖掘其中的歷史故事,以尊重歷史為原則,通過百米平移、匠心優化、悉心更新等手法在保護的基礎上修繕這些“寶貝“。
園區延續原“一街坊、多組團”的風貌特征,立面囊括上海百年歷史上眾多經典建筑范式,以舊料新藝實現當代再設計。施工方不僅通過舊料新藝、一棟一策、史實溯源予以保留改造,還通過新料舊藝、美學格調、引經據典進行了更新改建。
例如在產品打磨和規劃上,邀請諸多行業領軍設計團隊,共筑上海城市更新全新裡程。立面設計上,還原上海海派風格,同時使用老磚、老瓦、老石箍等保留構件,最大限度貼近場地歷史。景觀打造上,由主弄串聯起住區各景觀節點,將場地既有建筑構件等元素予以保留,也蘊含在裡弄街巷的景觀布置當中,打造專屬於弘安裡的歷史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地鐵10號線45度斜穿該地塊,施工方通過全面檢測、仿真分析、前沿工藝、分區隔振等先進措施進行了地鐵減振,以最大程度保護歷史建筑風貌,保証產品的舒適性、靜謐性。
城市有機更新
為了實現和樂裡南二弄老宅新生,施工方將3幢歷保建筑組團整體平移近100米。在原址拓展出地下空間,完善現代居住功能后移回原址,賦予百年老宅新生。
在園區公共景觀設計上,充分從海派洋房的歷史記憶入手,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打造了雅集六境、風華四藝、畫境八園等多個景觀主題,形成富有層次與移步換景的精致園林。
居住空間上,優化為“合院式、大面寬”布局,獨門獨戶,有天有地,部分戶型還巧妙地增設南院,並預留可供自身需求和喜好自由創造的功能空間。
資料:虹口區新聞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