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當好排頭兵先行者(權威訪談)

——訪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

本報記者 劉士安 李泓冰 方 敏
2023年01月13日09: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將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新征程上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

  記者:2022年,上海經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龔正:回顧過去一年,成績殊為不易。全市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疊加沖擊,奮力推動經濟加快恢復重振、實現V型反轉。

  這份成績令我們倍加珍惜。這是在就業總體穩定、物價基本平穩基礎上實現的,去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5%,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這是在城市核心功能持續提升中實現的,去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近300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0家和25家,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這是在發展新動能加快迸發下實現的,去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突破1.4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60%以上。

  這份成績讓我們信心倍增。前進道路上的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依然很多,但隻要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定信心、砥礪奮進,就一定能不斷開創上海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記者:上海未來將如何推動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走深走實,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當好開路先鋒?

  龔正:當前,我們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的上海發展戰略定位,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我國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有基礎、有條件先行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徑和規律。我們將抓牢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化改革這個根本動力、擴大開放這個最大優勢,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一是加強重大改革開放先行先試。聚焦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關鍵領域,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創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二是加強重大平台協同建設。聚焦創新型、服務型、開放型、總部型、流量型等“五型經濟”,著力實施全球營運商計劃、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等,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發展。三是加強重大項目示范帶動。著力推進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標志性意義的工程項目,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和城市配套設施能級,顯著增強服務全國改革發展的能力。

  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在“三個著力”上下更大功夫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上海將如何做到“穩”和“進”,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龔正:“穩”是主基調,是大局,行穩方能致遠。我們將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通過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為更充分的就業、更穩定的物價創造條件,為更大力度推進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留出空間,為更好引導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注入更多確定性。我們將繼續狠抓國家和上海市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保持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齊發力,不斷夯實提質增效的物質技術基礎。

  “進”是大方向,是目標,進得好才能穩得住。上海關鍵是在“三個著力”上下更大功夫。一是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持續提升,加快實現向高效益增長、高質量發展的躍升。二是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成果轉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全力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五個新城建設、南北轉型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拓展新空間。

  持續增強創新第一動力,大力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上海將如何統籌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龔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樹牢“全過程創新”理念,著眼從0到1、從1到10的創新全過程,推動創新要素資源更好地聚合、協同、貫通。關鍵是加快健全“兩項機制”。一項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創新主體合理均衡承擔創新風險,形成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方式。另一項是全鏈條加速機制。善於把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底層技術和市場前景結合起來,在不同技術領域和不同階段實施有針對性的加速支持政策,分層分類提供資金、人才、空間和服務。

  我們將始終堅持走創新引領發展之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集成,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一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推進國家“雙一流”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二是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深入實施基礎研究特區、“探索者”等計劃,盡快形成自主可控的可替代技術,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三是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大面向全球的引才引智力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壯大科技創新力量。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海在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

  龔正:近年來,我們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布局,上海工業總產值邁上4萬億元台階。去年,我們出台實施一批行動方案,積極競逐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前瞻布局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努力搶佔先機、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推進“一個突破、兩個轉型、三個強化”。

  “一個突破”,就是集中優勢資源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更加注重發揮科技領軍企業作用,支持更多企業在創新鏈前端布局突破,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兩個轉型”,就是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數字技術深度賦能傳統企業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傳統高耗能企業實施綠色化技術改造,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三個支撐”,一是強化重大項目支撐。過去5年上海建設了20多個百億級以上、400多個十億級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今年將再啟動建設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級產業項目。二是強化園區載體支撐。優化產業布局規劃,更好集中要素資源,引導53個特色產業園區錯位競爭。三是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實施海內外頂尖人才引育、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鍛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振興等工程,持續壯大產業人才隊伍。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3日 02 版)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