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強大網絡
上海,正激活治理的“一池春水”,為人民城市建設牢筑基石。
“要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為基層賦權、減負、增能。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更好激發活力、凝聚人心。”
2023年開年首周,上海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再次聚焦基層黨建。
從“一江一河”交匯的外灘地區遠眺陸家嘴。人民網記者 王初攝
一江一河,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舊區改造,感受人民城市的溫度……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多年來,上海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積極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治理新路。
這與去年上海舉行的一場“萬人大會”前后呼應,緊密銜接。
2022年9月,上海召開深化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會議,全市各區、街鎮、居村共1.3萬余人參加。
會議指出,基層是城市治理的基礎所在、重心所在、支撐所在,要充分認識深化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要結合上海實際,更好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踐行好人民城市理念,構建好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這場“萬人大會”在作階段性總結分析的同時,更著眼於深層的基礎建設、體系建設、制度建設,布設超大城市的基層治理格局。
隨即,上海推動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創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經驗”為主攻方向,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六大工程’”為重要牽引,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
眼下,上海市下轄16區陸續緊鑼密鼓對照“六大工程”——即網格工程、連心工程、家園工程、強基工程、動員工程、賦能工程——出台細化措施,列出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為基層治理賦權、減負、增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院長劉靖北認為,上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就是全面系統整體落實黨的領導的范例。“各級黨組織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黨群服務站點星羅棋布,形成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強大網絡,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基層社會的神經末梢,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
如何平戰結合,夯實基層治理組織體系?
把基層組織做“實”、力量做“強”、服務做“優”。
網格工程要求,織密建強居村一線組織體系。如何讓基層治理“360度無死角”覆蓋?已有不少基層實戰經驗轉換成實踐案例。
普陀區第二梯隊成員正在服務社區居民。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譬如,普陀區正在探索如何借助“第二梯隊”力量延長社區治理服務“半徑”一事,為此,還專門推出了“第二梯隊”行動力提升計劃,從來源拓展、加強激勵關懷等多方面為隊伍建設提速、賦能。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熊競認為,“建立健全體系,夯實社區基礎,主要是治理單元的精細化管理,按照適當的人口規模劃分街鎮和村居治理單元,避免超大型和復雜型社區出現治理負荷過大,導致韌性不足、脆弱性大而在應急管理中遭遇風險挑戰。”
金山區正在探索“微格治理”工作法,以村組、村埭為基本單元建立微網格,提升治理效能。嘉定區明確街鎮以下“片區—村居(單元)—小微”三級網格架構,劃細做實小微網格,綜合考慮管理難度、風險隱患等要素,在全區1882個小微網格中實施“紅黃藍”分級分色管理,加強動態管理和重點關注。
連心工程要求,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在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區級機關干部整建制派出,與街道干部共擔“路長”,並深度融合社區現有的“樓長、路長、門長、裡長”工作機制,跨前一步,形成“街居吹哨、部門報到、社會響應、促進發展、群眾滿意”的社區治理工作新局面。
夯實基層組織體系,開展好新時代群眾工作,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方能對群眾的需求心中有數,對群眾的困難手中有招,對群眾的建議從善如流。
如何加強“末梢”,推進隊伍人才鏈建設?
為基層賦能,為基層“撐傘”。
動員工程要求,構建完善平急高效銜接機制。要實現對社區精准化治理、精細化服務,就必須廣泛動員多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鬆江區創新“第二書記進社區包小區、黨員第二樓組長包樓棟、社區黨員包鄰裡、臨時黨組織包重點攻堅任務”的工作機制,奉賢區推動部分黨員志願者、崇明區遴選15名優秀央企黨員擔任居村黨組織“第二書記”,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楊浦區則緊扣新就業群體需求,創新推出“HUI新屋”黨建品牌,助力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基層治理隊伍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依靠力量,這一治理隊伍涵蓋了包括機關企業事業干部、社區工作者、基層執法隊伍、網格員、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工作人員、黨員骨干、樓組長、志願者以及社會組織的工作者等,應該說這支隊伍是非常龐大的。”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唐有財表示,關鍵在於如何統籌協調這些隊伍,形成合力,在不同的場景下發揮各自的作用,這就對推動城鄉基層治理隊伍一體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賦能工程中也提到,要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寶山區應時成立社區治理學院,不少居村干部來此“充電”。該學院圍繞社區工作中難點問題設計課程體系,形成“模擬演練、專家點評、系統評定、反復修正”的教育培訓模式。目前已為全區577名居村黨組織書記和4000余名居村“兩委”干部開設76個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班,專注於提升居村干部動員群眾、凝聚共識的能力和水平。
居村干部在社區治理學院“充電”。寶山區委組織部供圖
“在推進居村干部隊伍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改革的同時,還需要強化激勵機制,避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熊競建議道。
如何打破晉升“天花板”,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動力?
前不久,浦東新區就出台了《激勵關懷居村黨組織書記隊伍15條措施》,幾名優秀的居民區書記從七級管理崗位晉升為事業單位六級職員,待遇相當於“副處級”。根據這項措施,居民區書記還將有機會沖刺“正處級”待遇。組織部門明確,要讓基層干部“干好有奔頭,有為更有位”。
面對各區紛紛出台的激勵政策,唐有財提到,要全面梳理現有的基層治理隊伍,明確各治理隊伍的權責分工。
唐有財表示,“治理隊伍並不在於簡單的人數增加,而在於如何實現人和事的有機匹配,特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建立基於不同場景和問題的回應機制,常態化情況下主要依托常規治理力量,而在危機情況下能夠第一時間動員應急支持力量,實現兩支力量有效銜接和匹配,從而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如何加強數字賦能,讓治理更民主更智慧?
科技賦能,讓城市“更聰明”。
上海在全國首創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也被稱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進一步明確,以治理數字化牽引治理現代化,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2022年9月,台風“梅花”在奉賢登陸。“梅花”來臨前,全市僅7個區發布了次日停課通知,其他區照常上課。這是上海的一次新探索,通過智能預警分析,實現精准防控。
“基層數字化治理,除了智慧設施和智慧平台的建設,關鍵是形成基層治理的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基層賦能。”上海市委黨校現代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兵強調。
在徐匯區,構建了覆蓋全域的數字賦能體系,一體化整合基層30個業務系統和190個平台入口,實現統一入口、一鍵登錄,幫助基層干部日均減少2萬次重復操作,整體工作效率提升約30%。
浦東新區高行鎮和韻家園智慧社區。高行鎮供圖
不久前,浦東新區在高行鎮召開應急管理能力標准化建設現場會,並實地參觀示范點和韻家園。近年來,高行鎮堅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好彰顯人本價值,率先推進應急管理標准化建設,提升安全治理智慧化水平。和韻家園是一個動遷保障房小區,以管用、實用、好用為原則,打造成數字化智慧社區。如今,和韻家園也被稱作“最不像動遷小區的動遷小區”。
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正在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層治理的全過程。長寧區虹橋街道以“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為契機,以打造街區共享空間破解相鄰居民區“開門難”,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於規劃、改造、治理全過程。虹橋、愛建兩個小區居民打開心門、打通圍牆,攜手共建共享一個美麗的社區花園——同心園,這也成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親情鄰裡街區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關於“六大工程”的實踐與創新,上海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還在持續探索中:家園工程要求夯實黨建引領物業治理基礎,閔行區立即推動“紅色物業”提質升級,探索老舊小區連片化管理,運行“美好社區”治理學院,共解“物業治理一件事”。強基工程提出要加快實施重點區域治理攻堅。去年,黃浦區迅速對標對表完成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的簽約,標志著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房屋改造收官。
“上海的創新和發展是螺旋上升的,創新的方式也是不斷積累疊加的。”復旦大學城市治理比較研究中心主任韓福國表示,上海不但要積極承載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地、制度的創新,還要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尋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路徑。簡而言之,上海需要掀起新一輪的治理模式創新,以上海的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切入點進行治理流程的創新再造,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增添新的服務流程,為中國治理提供新的改革經驗。
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人民網 馬作鵬攝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超大城市是一個復雜系統,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更是復雜多樣。尋求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最優解,需要敢於創新、持續探索、久久為功。如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起各方合力,發揮出更大作用,上海正孜孜以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