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覓都市自然之音 上海自然博物館原創主題展,開啟“城市尋鳥季”

“城市尋鳥季”展覽、鋼琴超媒體音樂會…近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主題展示活動“城市尋鳥季——2022‘我的自然百寶箱’主題展”在YOUNG劇場開幕。
“城市尋鳥季”展覽包括生態時間藝術裝置、公眾的觀鳥故事和感悟、小區觀鳥大賽的優秀作品以及百寶箱活動的歷年回顧等內容。策展團隊從公民科學家的視角出發,在有限的空間中,將自然與藝術相融合,體現城市與自然間的依存關系,展示公眾尋鳥過程中的收獲。
走進YOUNG劇場,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生態時間藝術裝置《哺育》,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徐國峰創作並帶領團隊實施,創作靈感來源於上海科技館《中國珍稀物種》系列紀錄片中震旦鴉雀喂食的感人瞬間。它以震旦鴉雀為視覺主體,以廢棄塑料垃圾為構成元素,由藝術家帶領觀眾現場共同制作,通過自然、城市化與環境污染的視覺沖突,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在公眾作品展示活動現場,“觀鳥故事”區精選了12個觀鳥愛好者的觀鳥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不同行業,既有在校學生、大學教授,也有公司職員、退伍軍人等。熱心的公民科學家還為展覽提供了極危物種勺嘴鷸模型、多彩的鳥類羽毛和鳥蛋等收藏品。“自然互動”區展示了“聽見萬物”小程序及《拼圖尋鳥之旅》小游戲。觀眾可以親身體驗與瀏覽小程序中自然愛好者上傳的鳥類故事、鳥類圖鑒,也可以在小游戲中和冒險者一起尋找遍布世界各地的鳥類珍稀物種。
YOUNG劇場還特別呈現了兩部與“自然”相關的中國首演作品。俞湘君鋼琴超媒體音樂會《彼岸4.0-聆聽生命的風景》運用“我的自然百寶箱”公眾作品元素,通過音樂、人工智能、影像、燈光,以鋼琴與視覺藝術聯動的方式,呈現不一般的大自然聲音。音畫實驗劇場《裡昂的野花》是YOUNG劇場首部委約制作作品,集音樂演奏、動畫影像、現場肢體表演與互動於一體,帶給公眾一場充滿詩意的表演。
“我的自然百寶箱”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館面向全齡段公眾發起,以“走近自然、發現自然、記錄自然”為主要參與方式的品牌教育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圍繞四季、鳴虫、尋鳥等主題,開展自然聯絡員工作坊、科普講座、戶外考察、臨時展覽等活動。城市尋鳥季——
2022“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於3月啟動,通過鳥類知識與生態藝術工作坊、城市尋鳥活動,讓公眾關注各類城市環境中的鳥類,感受身邊的生物多樣性,喚起公眾內心對自然的熱愛,增強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