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個社會組織又出手了,要讓“老街區”煥發“新活力”!

由CREATER創邑孵化而成的社會組織“長寧區社趣更馨營造中心”於日前度過了三周歲生日,這支由多元角色組成的營造團隊不僅積極參與社區微更新和街區共創活動,而且打造了“故事商店”“一方美好”等知名IP。接下來,他們還將以何種方式助力長寧街區煥然新生?一起來了解一下。
長寧區社趣更馨營造中心(以下簡稱“社趣更馨”)於2019年10月25日正式注冊,圍繞“美好轄區共同締造”的宗旨,團隊聚焦社區營造、街區創生、品牌設計三大核心模塊,與政府職能部門、在地商戶、社區居民、高校師生等角色共建轄區生態。
三年來,通過跨界的碰撞和協作,團隊已針對愚園路、長寧路、武夷路等眾多上海街區開展各具特色的行動,並探索出了一套系統的美好生活理念和共營模式。
“其實團隊成立也是機緣巧合,不敢相信,已經第三年了。”回憶起團隊的成長歷程,長寧區社趣更馨營造中心負責人許引蘭十分感嘆。社趣更馨和愚園公共市集開放同一天挂牌成立,半年后正式注冊為社會組織,並開始參與長寧社區微更新項目。
作為駐扎愚園路街區的社會組織,社趣更馨“大本營”位於愚園路1107號創邑SPACE︱弘基,因此團隊最初參與的社區微更新項目大多在“家門口”。從“岐山村與宏業花園弄堂貫通”到航天居民樓、吳石故居、路易·艾黎故居等微更新改造,排列在愚園路不同弄堂居民區的空間內都有社趣更馨團隊的“作品”。在專業第三方的共同協作下,社趣更馨參與完成的微更新項目,不僅保留了在地文化的特質,也提升了居民可用的公共空間,其融合空間新貌和社區自治的社區微更新模式也成為團隊特色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被大家熟知的故事商店也誕生於微更新項目中的一場探討。從街邊小店到具備無限可能的共創空間,經過改造后華麗變身的故事商店通過“一日店長”系列活動打響了知名度,后續更以主題展覽、高校聯動、快閃聯名等形式擁有了更多形態的發展。在這處9平方米的空間裡,人與人交流緊密,城區溫度得以傳遞。由團隊打造的“一方美好”愚巷同在愚園路,“螺螄殼裡做道場”延續著相同的溫暖,每逢春天這裡便開滿金燦燦的油菜花,為居民和過往市民帶去幸福感。花田爛漫后,這裡又變成一處共享的“植物樂園”,以植物認領及線上線下的活動形式,連接起周邊商戶、居民等群體。
許引蘭介紹,社趣更馨“001號員工”張潔在其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張潔是華東理工大學社區營造專業的學生,2019年曾以游客身份參加過“一日店主”霍白的“歷史故事”主題活動,后機緣巧合成為社趣更馨實習生,負責故事商店等相關工作事宜。在她的建議和協調下,來自華理、東華大學的師生及多方力量,和社趣更馨團隊一起開展“Linking有鄰共建計劃”,通過跨學科課程實驗行動共創街區生活力。隨后,社趣更馨與東華大學師生在現所·創邑MIX地下通道落地“好白相”的“擦肩”隧道藝術節,碰撞出更多火花。“高校師生共創共建”的全新模式為社趣更馨點亮一盞“明燈”,成為了團隊競爭能力之一。
“新生者”“發起者”“陪伴者”“鏈接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社趣更馨伴隨街區發展開始轉變身份,團隊行動產生的力量越來越大。如2020年2月,社趣更馨在江蘇路街道的支持下,推出“愚園路守護行動”,聯合愚園路沿街百余家商戶開展本地購買、商戶福袋、愛心投喂等活動,幫助小店經濟復蘇、助力街區恢復活力,困難時期埋下的“溫暖種子”也開始在街區“生根發芽”。
隨著社趣更馨正式納入CREATER創邑企業品牌孵化子項目,團隊開始思考未來的新方向。如何有機構建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城市的關系?如何讓居民更有獲得感、歸屬感與認同感?結合思考和實踐,在華陽路街道的委托下,團隊陸續產出了不少亮點內容,如長寧路“老而彌新”街區、低碳武夷路街區營造等,同步推出的華伯伯陽阿姨、武夷路街區等IP受到居民歡迎。
團隊發現,視覺IP的打造可以提升空間氛圍,也能帶動街區持續煥新生命力。今年9月,社趣更馨在華陽路街道發起“吾百行動”營造計劃,以華院小區沿街處長約110米的圍牆為載體,在居民的共同參與下將其進行改造。9月27日,蘇河時光影廊正式打造完成,20路公交車化身新IP,微光在百年公交車中點亮,在蘇河成長的居民在此回憶著過往。
如今,社趣更馨已成長為小有名氣的社會組織,團隊也吸引了不少新鮮血液。“目前,團隊項目已輻射至長寧轄區多個街道,可以說社趣更馨是在長寧出生並成長的‘女兒’。站在新起點,我們將繼續探索視覺IP呈現,並落地文創產品傳播長寧文化。同時,也將繼續深耕社區營造和微更新,助力創造長寧美好生活。”許引蘭說道。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