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非凡十年 | 长宁:坚持打造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

2022年10月20日10:35 |
小字号

1993年,长宁探索实践“凝聚力工程”,近30年来,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在传承中创新突破,在凝聚中砥砺前行。如今,长宁进一步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从“创新社会治理”到“政治凝聚、组织凝聚、服务凝聚、文化凝聚”,笃行致远。

“凝聚力工程”在长宁从未止步

2013年,长宁区委制订《关于坚持和发展“凝聚力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10月,长宁建成了以上海基层党建为主题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以下简称“凝博馆”)。作为上海基层党建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和宣传展示的窗口,凝博馆不仅是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见证物征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的固定场所,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红色教育学习、了解社会发展、开展组织生活等活动的首选地。开馆至今,凝博馆共接待了海内外观众141万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被中央组织部列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

十年来,“凝聚力工程”在长宁不断创新前行,从未止步。

2015年,长宁区在“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华阳路街道积极探索并推广“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机制,进一步“传党情、听民声、促和谐”,更好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督促群众问题解决,使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回应群众呼声更灵敏、提供服务管理更完善、开展群众工作更扎实。居民们都口口相传,“区里来了同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除了“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机制,长宁还涌现出许多扎根社区、贴近民生的工作机制、方法和平台。居民区分类治理、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楼门口”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长宁社会治理成效日益显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今年疫情抗击战中,全区两万余名“先锋上海”报到党员尽锐出战,带领群众构筑起了风雨同舟、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凝聚力工程”的政治、组织和群众优势尽显。

广泛凝聚力量 参与社会治理

广泛培育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激发基层活力,是长宁长期坚持的基层治理亮点。

成立于2014年的零距离书记工作室,以“育人才、强自治、创特色”为工作理念,提供“培训、指导、咨询、实践”等服务。工作室创始人、原新泾镇淮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龙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社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一线,并逐渐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主干力量。他深知,“基层治理工作的酸甜苦辣,需要社区工作者具备细心、耐心和巧心。”于是,他创立了工作室,倾囊相授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群众工作语言的运用等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70、80后优秀书记。

近年来,长宁积极培育打造了包括零距离工作室在内的一批优秀书记工作室,培训带教各类党务工作者近万人,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力量。为了深入推进赋能工程,加强“导师传帮带”,2022年10月,俞静、萍聚、雅玉、零距离工作室针对各街镇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又创新推出了多项定制赋能项目,与长宁10个街镇签约结对,进一步助力基层治理骨干队伍的建设。

一边有多样化的书记工作室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智库”作用,另一边,越来越多的社会第三方组织也参与到共治中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劳动争议志愿者联盟、张劼法律工作室、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等796家区级社会组织、316家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改造、街区营造、矛盾调处中积极作为,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2020年,新华路街道“一街一品”项目在有着“外国弄堂”之称的新华别墅落地。为了系统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困境,第三方社会组织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组织多场共创工作坊的研讨,将独栋洋房居住者、楼组长、企业等群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并成立了“外国弄堂”共治委员会。一年多的修缮和改造,在群体代表多方参与和专业设计公司共同磨合下,最终确定了公共环境改造和景观提升设计方案,通过一点一滴的完善,新华别墅逐渐恢复当年的风貌。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宁考察,在虹桥街道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点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时至今日,长宁始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迄今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征询意见11000余人次,参与67部法律草案意见征询,上报建议1400条,112条被采纳。市级联系点参与38部法规草案意见征询,提出建议449余条,30条被采纳。

不只是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更融入在长宁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让一楼居民也成为加梯的受益者。”虹桥街道爱建小区24号楼在加装电梯时,居民和居民区协商,对整个楼道环境进行了提升,一楼的陈阿姨感慨,“现在推开楼栋大门,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温馨。”在18号楼加梯时,一楼居民担心加梯可能影响家中通风,于是楼组长一边与居民沟通,一边请代建方从专业的角度重新规划了通风方案。“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既尊重个人的美好家园梦,也兼顾各方诉求。”虹桥街道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为推动加梯过程更加顺畅,各居民区在加梯前中后期,形成了征询会、听证会等六大会议协商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加梯各阶段的问题,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推动民生福祉。

如今,“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在长宁蔚然成风。早期的“社情民意气象站”“民情会诊室”等社区特色治理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更在近几年持续升级;2020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开启后,长宁还在全市率先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邮筒”……越来越多的治理工程,都凝聚着广大群众的智慧。

建设更高幸福感的人民之城

一直以来,长宁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人本价值,立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水平。长宁聚焦售后公房小区群众有迫切需求的“小而精”项目,实施了“家门口工程”,2014年至2022年先后实施了1200余个项目。建立居民诉求“三上三下”征询、疑难矛盾约请会商等机制,基本完成全区24.6万平方米非成套公房改造任务,惠及6000余户居民。注重项目综合叠加,广开民主协商渠道,推动实施精品小区建设,累计实施513万平方米,惠及近10万户群众……

数字背后,是广大居民的生活有了切实的改善;与此同时,长宁还着眼于更多城区宜居的规划建设。

2022年9月8日,随着华阳路街道的社区居民代表推开象征中山公园围墙的“幸福之门”,宣告百年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围墙正式打开,以全新姿态融入苏州河公共空间。空间自由的梧桐广场、绿意盎然的林荫道、焕然一新的20路公交站、拓宽后的万航渡路……这些变化,让广大周边居民喜不自禁。家住万航渡路的居民周先生表示,“出了家门就进公园,感到更幸福了!”

近年来,长宁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长宁在全市率先实施整区域城市更新战略,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实现11.2公里苏州河岸线长宁段全线贯通,推动“艺术愚园”等四条美丽街区建设……

此外,长宁还坚持以软实力提升为内核,在培育文明风尚中涵养城市品格。长宁持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建成1个区中心、10个街镇分中心、185个居民区实践站,实现三级阵地全覆盖;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连续七次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挖掘打造18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全国、市级、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家,为市民提供边走红色线路边听红色故事的出行方式……

“凝聚力工程”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案例,是长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真情凝聚服务群众的时代缩影。长宁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平台渠道,持之以恒,开拓进取,打造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