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台青春演繹400多年的經典 上昆排演55出全本《牡丹亭》

“滿台的青春演繹400多年的經典,這不僅是創排一出戲,更彰顯了我們昆曲事業的生命力。”昨天,上海昆劇團傾全團之力、重磅推出的昆曲巔峰之作全本《牡丹亭》在文化廣場全本彩排,年輕演員挑大梁,55出戲從早演到晚,台上的精彩讓台下的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淚眼婆娑。把全本《牡丹亭》搬上舞台並非易事,從建組到現在已240多天,演員們的精彩呈現讓谷好好對11月19—20日在大劇院的首演充滿了信心。
匯聚頂級團隊,傾情打造全本《牡丹亭》
《牡丹亭》是我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重要的裡程碑,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一顆奪目的明珠。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湯顯祖凝聚畢生心血創作的《臨川四夢》以其深邃的思想內涵,成為人類戲劇作品中的瑰寶。湯顯祖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亭》。”自劇本誕生400多年來,《牡丹亭》一度成為昆劇名作的代言,以其積極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和曲折離奇的戲劇情節,表現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上海昆劇團建團四十多年以來,對昆劇《牡丹亭》的修改提高與演繹曾有十余次之多。在此期間,憑借不同演員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藝術呈現,在國內外戲劇舞台上享有盛譽。1999年,上昆就曾邀請知名戲曲導演郭小男將《牡丹亭》縮編至35折。谷好好笑稱自己彼時是“龍套頭頭”,一會兒扮花神,一會兒又演女兵,趕場換衣服,跑上跑下忙得很。今年復排,再做一出35折版本的《牡丹亭》?劇組感覺意猶未盡,認為應該有自信推出全本。
於是,在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關心支持下,上海昆劇團從研究原點出發,探本溯源,推出全本55出昆劇《牡丹亭》,通過上、中、下連續三台大戲的體量,深入挖掘經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以今人視角,講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藝術佳作。
此次全本《牡丹亭》凝聚了業內頂級專家團隊和主創團隊,更為當下一批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秀青年人才提供舞台實踐機會。上昆特邀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擔綱本劇導演,並在已故著名劇作家王仁杰劇本縮編的基礎上,親自參與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劇本縮編工作,特邀岳美緹、蔡正仁、張靜嫻、李小平等國寶級昆劇藝術家傳承指導,已故著名作曲辛清華、著名作曲周雪華、李樑擔任唱腔音樂設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黃海威擔任舞美設計,上昆“五班三代”強大演出陣容為骨干力量共同參與。劇中“杜麗娘”和“柳夢梅”扮演者由“昆四班”的羅晨雪、胡維露挑梁“全本”。“昆三班”梅花獎得主吳雙在劇中分別飾演“判官”和“完顏亮”。上昆所有優秀青年演員全程參與55出“全本”的創演。
“驚喜、感動、想哭”,老藝術家為全本《牡丹亭》點贊
全本《牡丹亭》的創排凝聚著上昆幾代人的心願,而上昆也是全國唯一能演繹全本55出《牡丹亭》的團隊。接棒這部傳世大戲,是壓力更是難得的機遇。在老藝術家們的帶領下,青年演員們苦練技藝,常常為了一句台詞、一個動作反復切磋,在排演中迅速成長和進步。今天在看了年輕演員的表演后,幾位昆曲表演藝術家都非常感慨。
“看完很感動,想掉眼淚。今天的彩排比之前在桐鄉又有提高。”張靜嫻直言,“很羨慕羅晨雪”。每個昆曲演員都有一個《牡丹亭》的夢,主演演全本從頭演到底,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很好的機遇。“我和羅晨雪聊戲,電話一說就是兩個小時。我跟她說,要演好杜麗娘,就要好好看原著,看全本,要了解自己生活在什麼環境下,知道杜麗娘為什麼會死,又要了解她為什麼會復生。”
“大戲讓人成長,戲出來,人才能出來。”作為胡維露的老師,岳美緹親眼見証了胡維露的成長,“胡維露個性比較內斂冷靜,但在彩排裡,我看到了她飽滿、激情的一面。”
蔡正仁認為,上海昆劇團排演全本《牡丹亭》是大膽明智的決定,“讓觀眾都來看一看我們如何實現昆曲的守正創新。”
“排演全本《牡丹亭》是一次超越性的回歸與創造”
全本《牡丹亭》將杜麗娘和柳夢梅的生死愛情放在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展現,使全劇尤其是中、下本充斥著愛情、理想與社會的聯系與碰撞,提升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除了《驚夢》《尋夢》《寫真》《鬧殤》《玩真》《幽媾》《歡撓》《冥誓》《回生》《硬拷》《圓駕》等表現愛情主線外,該劇保留了許多杜父的折目,從下鄉勸農到苦守揚州,險平李全兵亂,成為一條副線貫穿全劇。此外,發揮上昆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勢,演繹塑造好杜夫人、春香、陳最良、石道姑、判官等劇中配角,為以文雅見長的生旦戲增色增趣。
該劇的唱腔音樂根據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書的《納書楹曲譜》整理改編。在遵循傳統昆劇藝術的前提下,對南曲唱腔柔婉流麗有余而剛勁跌宕不足等特點進行調整與豐富。唱腔配器和配樂充分發揚民族器樂個性較強的特點,劇中多次採用古琴、古箏、笙等樂器,包括全劇開幕曲也採用古琴奏的昆曲主調,創作出貼近情節人物、清新流暢、細膩雋永的音樂形式風格。
舞台呈現結合宋明歷史文化和美學特征,將詩化的境界和巧妙的場景充分融合,完整傳遞原著戲劇精神。郭小男導演堅持“舊中見新、新中有根”的創作理念,結合昆曲本體與現代審美,將傳統戲曲的身段程式、夸張表演、科諢武戲等表現手段熔為一爐,以虛幻朦朧、詩意唯美的舞台氛圍,典雅端庄、妍麗明亮的演出氣質,烘托表現杜麗娘和柳夢梅多彩壯觀的人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及生命意義的追尋,再現湯翁的藝術精神和東方式奇幻的“愛情神話”。“要不斷開掘作品的文化內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內涵,是我們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演繹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藝術工程。‘全本《牡丹亭》凝聚著上昆幾代人對昆劇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也是我們每一個昆曲人的守望和夢想,其價值意義遠超出創排一出戲、一部古典名著的意義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歸與創造。”
盡管全本《牡丹亭》總時長達到了8小時,但對於在上海演藝大世界的首演,上昆非常自信。谷好好說:“我們還想帶著全本《牡丹亭》走向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