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非凡十年·金山行 | 楓涇鎮:追夢逐夢,向新而進

2022年10月11日16:08 |
小字號

十載砥礪前行,十載春華秋實。發展之河川流不息,楓涇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

2012年—2022年,時間的巨筆在楓涇這座人杰地靈的小鎮上繪就一幅華麗蝶變的精彩畫卷。產業強鎮縱深推進,特色宜居展現新貌,鄉村振興彰顯魅力……一組組亮麗數字、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發展實效,見証了楓涇綜合實力不斷躍升,與楓涇人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相互映襯。

十年步伐堅定

追夢筑夢的發展之地

“預計2024年年底,華平金山智慧產業園項目將全部竣工。目前,‘勞斯伯格’‘瀘溪河’‘世譽機械’等企業已率先入駐。” 華平金山智慧產業園項目副總監尹宇龍說。

2012年開始,因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原老舊廠房大面積停產擱置,一度被貼上了“產值低”“利用率低”等標簽。楓涇鎮通過土地二次開發,讓1460畝土地順利實現“騰籠換鳥”,產業園全部運營后預計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十年間,楓涇不斷培育產業新動能,產業集群也在“綠色升級”“美麗嬗變”,構筑了楓涇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信心底氣。

漢鐘精機是全國壓縮機領域的領軍企業。隨著企業技術不斷升級、產品不斷出新,產值連年“高歌猛進”,已帶動幾十家上下游企業集聚楓涇區域。

在漢鐘精機的孵化和扶持下,德耐爾節能科技公司於2012年落戶楓涇,十年間,員工也從最初的10人發展到460多人。另一家企業——德蒙壓縮機“追隨”著漢鐘精機的腳步落戶楓涇,年產值已從最初的2000多萬元增長到7500多萬元。

以漢鐘精機為龍頭,集聚44家高端智能裝備企業,2020年長三角智能裝備園在楓涇悄然崛起。2021年,產業園完成產值59.07億元,同比增長15.76%。

“非凡十年,勇往直前。”刻印在每一位楓涇人干事創業的“趕考”路上。一家家“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在蓄勢發力。

上海一郎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有4項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高端合金技術領域的空白。落戶楓涇十年來,企業年銷售額從2000多萬元增加到3億多元,每年增幅在30%以上,持續領跑。

與此同時,楓涇持續加大與臨港集團、上海建工等大集團、大公司合作力度,長三角路演中心對外運營,累計舉辦各類大型活動100余場﹔依托長三角老品牌振興基地等平台優勢,老字號企業在楓涇集聚振興﹔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阿裡巴巴飛天園區項目進展順利,有力推動楓涇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

十年間,楓涇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稅收收入完成272.63億元,年均增長6.68%。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8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2家、上海市專利試點企業11家、上市企業21家。深化二次開發,盤活存量土地1950畝,淘汰劣勢企業114家。

十年品質打磨

溫暖幸福的人民之城

“之前家門又低又窄,冰箱也運不進。”2017年,楓涇啟動古鎮老舊住房解危修繕工程,經過一年改造,居住在上塘街144號的居民終於圓了“冰箱夢”。

既要保護古建筑,又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從2017年開始,楓涇制定了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和老街改造規劃,逐年修繕5萬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截至目前,已惠及古鎮內1276戶居民。此外,楓涇每年推進天然氣接入明清老宅,2976戶居民受益。

“全國首批特色小(城)鎮”“長三角十大古鎮”“2014年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十年間,楓涇古鎮的影響力不斷攀升,古鎮旅游也從簡單的一日游,向“全域游”“多日游”方向發展。波蘭倒置屋、房車營地、丁聰美術館等一批景點、景觀相繼開放,成為楓涇旅游新亮點。對標AAAAA景區品質,完成了南鎮區域保護性開發、友好街區披廊改造、古鎮燈光工程、長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區民居改造等項目,古鎮業態持續豐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非凡十年,以民為本,融合發展。楓涇鎮不斷改善民計民生,讓百姓過上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2021年,白牛塘橋景觀燈驚艷亮相后,不僅點亮了新鎮區,也為新鎮區居民打開了無限的生活驚喜,每天散步駐足賞風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夜色中,白牛塘橋流光溢彩,從遠處眺望,仿若水中火鳳凰,美輪美奐。

十年間,楓涇始終著力抓好基礎類、服務類、保障類民生工程建設,堅持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統籌推進一年接著一年干。楓香名苑、桃源名庭等7個房產項目陸續建設並交付,方園薈商業綜合體、喜來登酒店項目啟動建設,楓灣路菜市場、楓涇交通樞紐、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大樓等一批功能性、基礎性項目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成功創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完成挂牌,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龍華醫院金山分院,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級優質醫療資源。

如何勾畫“基層有活力、管理出成效、群眾得實惠”的生動畫卷?十年間,楓涇鎮深化“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建設,堅持將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層,“四治五建”“兩約三會六平台”“房長制”“三雙三同”“隨手幫”等黨建品牌百花齊放,促進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不斷結合,打造黨建引領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

作為“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十年間,楓涇的故事文化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楓涇鎮榮獲全國唯一的“中國故事基地”稱號,成為中國年度好故事常設發布地,新義村被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國故事村”,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故事作品和故事作者不斷涌現。這一點一滴的變化,凝聚著楓涇奮楫篤行的不竭動力。

十年謀福增效

栽樹成林的綠色生態

“自6月4日首批蔬菜上市以來,僅番茄種植就創造了3000多萬元的產值。我們要努力打造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標杆性智慧農業博覽園。”九豐農博園負責人姚子斌介紹著基地落戶楓涇一年多來喜人的成績。

十年間,楓涇致力於做大做強現代特色智慧農業,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戰略先行區的“楓涇樣板”。目前已逐步形成北部中洪中國農民畫村、西部新義田園綜合體、東部韓塢小集鎮、南部下坊茶香文化園、中部九豐農博園的五大特色鄉村郊野片區。

2012年,那時的新義村可謂是“一窮二白”。十年間,新義村通過美麗鄉村的建設,從村容村貌“臟亂差”,到道路寬敞、河道清澈,村宅干淨整齊,從貧困村逐漸發展成為了“產業豐富、農民致富、鄉村美麗”的示范村。新義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村裡人氣、靈氣、財氣不斷聚集,既提振了村級經濟,又為我們村民的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多選擇。”陸家埭村民陸阿姨說。

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村一品”,特色發展的鄉村振興路編織出美麗鄉村的多彩畫卷。中洪村憑借金山農民畫特色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下坊村則以其悠遠的傳說、清新的文化產業迅速躥紅,入選“2021年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在做好“美環境”“種風景”“增顏值”“植文化”的過程中,楓涇攜手長三角地區大學院校,已連續三年舉辦的“我為鄉村種風景”長三角大學生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大賽,集聚“種風景”新勢力,融入“年輕視角”,推動楓涇成為一座現代化特色新城鎮。

群眾呼聲在哪裡,美麗鄉村工作的“靶點”就指向哪裡。十年間,在鄉村環境整治方面,楓涇鎮完成村庄改造11700戶,美麗鄉村示范戶創建10422戶,農村生活污水納管總長度280千米,基本實現全覆蓋。通過碧水保衛戰,楓涇鎮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全面消除117條82公裡黑臭和劣V類河道,整治124條(段)鎮村級河道,累計207.794公裡。作為金山區農業面積最大的街鎮,楓涇鎮不斷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推進3880畝五星村糧田建設,手機種田、無人農場將變為現實。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楓涇兒女壯志在胸、豪情滿懷,傳承和發揚“搶抓機遇,永不服輸,勇往直前,敢爭第一”的楓涇精神,乘著上海推動“南北轉型”、金山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的東風,加快現代化楓涇特色新城鎮建設,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i金山)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