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天鵝能住,我們也可以”!長三角共護綠水青山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 泓
2022年09月28日16: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3年多,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在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上漸入佳境。9月19日至24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辦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見証美麗長三角”聯合集中採訪活動,大江東工作室與20多家媒體共同走進綠水青山,感受變化。

共治,守護一池碧波

新安江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初秋的千島湖碧波蕩漾,“生態補償 共富大美”論壇在此舉行——今年是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10年。2012年,為保護千島湖優質水資源,解決新安江上下游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浙江和安徽在全國率先試點跨省流域水環境補償。

十年來,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為優並穩定向好,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淨水。千島湖水質持續保持優良,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Ⅰ類標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安徽共獲得生態環境補償52億元,其中17億元由浙江承擔,其他資金由國家層面支付。

下游笑迎一池清水,上游治污十年苦功。

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休寧縣五城鎮是黃山市最大的豆制品集中產區。五城豆干香飄千裡,源於農戶家中大大小小的豆腐作坊對古法工序的堅持,但傳統制作過程中的磨制、清瀝等環節,會產生富含有機物的污水。

2018年開始,安徽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五城鎮開展污水管網工程建設,家家戶戶通上污水管網。這項在安徽省內首創的項目,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以市級立項在各區縣實施,建設地點分布在黃山市2區4縣41個鄉鎮,關系到75個站點的新建、11個站點改造提升和10個站點納入運維。再加上黃山市地形地貌復雜,項目實施極為考驗各級政府和施工單位的協調管理能力。

溪口鎮污水處理站便是典型代表。安徽環境新安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告訴記者,包括村民生活污水、公共基礎設施生活污水以及農戶豆制品、米酒、筍干生產加工廢水等一並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考慮到豆制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廢水成分復雜、色度高、有異味,污水處理程序進行了相應優化。溪口位於月潭湖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上游,污水處理站內的污水處理達標后,經人工濕地進一步淨化后排入周邊農灌渠,不直排入庫區。而污水處理站建設過程中也進行花園式徽派站點打造,與月潭湖旅游規劃呼應。

水質達標僅僅是長三角生態合作治水的第一步。去年3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與淳安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千島湖生態系統研究站。每月第一周,站長朱廣偉都會從南京趕路400多公裡,與當地研究團隊共同開展4天的採樣研究。

“對千島湖的保護已經從水質監測保護走向生態系統研究。”朱廣偉說,希望通過對千島湖及其流域生態系統的觀測、研究、示范,為國家河流、湖泊、水庫等水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及流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服務。

共富,探索“兩山”轉化新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要讓習慣“靠山吃水”的農民們找到“金山銀山”的新路,難免萬事開頭難。

今年48歲的陳蘭香,是安徽省馬鞍山薛家窪長江漁家的三女兒。船上生活艱辛,就連身份証上的大名都是家人隨口一叫的“三姑娘”。2019年5月20日,夫妻二人接到通知,長江十年禁漁,上岸安家,不再捕魚。上岸后,家裡5條漁船被拆解,“三姑娘”一家獲得了退捕轉產補助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丈夫上午在整治后的薛家窪生態園做保潔,下午在岸邊巡江護漁。聰明能干的“三姑娘”帶頭和其它8戶漁民開起了勞務公司,今年春節首次拿到分紅,還實現了多年的“改名”願望。陳蘭香滿心喜悅:“從打漁到護漁,我們的生活越過越美。”

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兩山理論發源地 田泓攝

浙江安吉被譽為“中國第一竹鄉”,擁有100.9萬畝竹林,其中毛竹林面積87萬畝,竹林資源豐富。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

2021年12月28日,安吉“兩山”合作社成立全國首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台。首筆交易中,安吉大裡村等五家單位賣出“竹林空氣”108萬多元。安吉縣兩山合作社綜合管理部副主任羅煜先說,沒想到竹林空氣也能賣錢,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守林護綠的積極性被徹底點燃。為提升竹林固碳能力,不少村民自願加入景溪福林毛竹專業合作社的護林隊,幫助修剪竹梢、養護毛竹。

傍晚的余村,有著山村這個時點少見的熱鬧。村頭的綠地和飯店,不時傳出游客的歡聲笑語。余村村支部副書記俞小平介紹,在經歷了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后的短暫迷惘,村裡調整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農旅、文旅、研學等生態富民產業,漸漸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轉變。2021年,余村實現GDP超1億元,其中景區、度假村、民宿、農家樂、漂流等旅游業態收入佔比超7成。村集體收入 801 萬元,同比增長 10.6%,農民人均收入6.1 萬元,同比增長 9.6%。

安吉縣已將天荒坪鎮及周圍四村列入余村“兩山”示范區建設規劃。“余村的發展是GDP和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兼得的生動實踐。我們要帶動周圍鄉鎮村共同致富。”俞小平說。

共謀,引領高質量發展

往前一步是上海青浦,回首看去是江蘇吳江。滬蘇交界處,元蕩湖宛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2020年11月,作為示范區內首個省際對接基礎設施工程,元蕩橋提前竣工,宛如凌空飛舞的綢帶,為兩地系上了 “同心結”。周邊居民喜上眉梢:“以前到吳江要40多分鐘車程,現在隻用5分鐘。”

元蕩鳥瞰

元蕩橋打通的不僅是“斷頭路”,更是行政區劃間的壁壘。共謀一個項目、共建一批機制、共繪一張藍圖、共商一套標准、共推一份計劃,昔日“三不管”地區變身一體化發展的“核心”。

元蕩生態岸線全長23公裡,其中江蘇段(吳江區)16.8公裡,上海段(青浦區)6.2公裡。從2020年起,青浦分三期、吳江分四期修復生態,建設元蕩生態岸線,預計明年全線貫通。

今天的元蕩,實現了青浦、吳江兩地一體化治理,修復湖泊生態系統,實現岸線貫通、步道貫通、防洪一體化,打造綠色生態廊道,新建人行棧橋、人行步道、親水平台,為市民提供休閑空間。

一條未來感十足的“長三角數字干線”,也正在元蕩橋邊逐漸成長壯大。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華為研發中心選擇落戶青浦金澤。產業集聚效應吸引上下游產業鏈在周邊布局,規劃佔地數千畝的西岑科創中心應運而生,江蘇和浙江也正分別建設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和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

即便在並不具備山水資源的上海市中心,生態也可以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支點”。

中揚河波光粼粼,水草搖曳,幾隻黑天鵝悠游其間。河岸深處,由水泵站改建而成的溫室植物園——和園,來自世界各地的200 多種熱帶植物和諧共生。河邊棧道,不少年輕人捧著咖啡,或聊天,或休憩。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市北高新園區,是個面積隻有3.31平方公裡的小園區,綠化覆蓋率卻達到40%以上。30年前,這裡還曾是重污染企業的聚集地。

“跨國企業科勒公司一到園區考察,就決定入駐,他們說這裡的環境條件跟他們家鄉很像,天鵝都能住下,他們也可以。”

“我們在開發、規劃這個園區的過程中,就已經想到了生態先行。”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周曉芳介紹。園區智慧管理平台集成“大數據+物聯網+BIM+GIS”核心技術,提供“園區安全、環境生態、公共配套、綜合服務”的全面保障。其中生態環境方面,平台集成樓宇能源分項計量管理、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監控、PM2.5 在線監測監控、走馬塘水質實時監控等功能模塊,可實時展現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情況。此外,平台集成的園區企業經濟和環境數據統計、企業環境績效評估等智能模塊,能為園區總體規劃建設決策支撐。

目前,市北高新已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6家、具有總部特征的行業龍頭100多家、數據智能類公司580多家,園區服務業佔比超過98%,總營收超過2400億元,總稅收最高達到95億元。園區綜合發展指數在上海全市5平方公裡以下小型開發區中排名第一,單位土地利潤、單位土地稅收產出強度在全市開發區中始終排名前二,成功躋身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不僅如此,市北高新還將高質量發展模式復制到江蘇南通。作為滬通跨江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南通市北高新區正在打造“未來科創地標”。截至今年5月,南通市北科技城已集聚各類科創企業240余家,總投資達41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54.8%。

共譜綠色發展協奏曲,長三角風景無限好。

(圖片除署名外由相關單位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