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雲南蘭坪藍莓送到上海人的餐桌,需要幾步?
雲南高原藍莓,有了很大市場

在雲南怒江蘭坪縣種藍莓,氣候條件上頗有天賦。
2018年起,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開始大力發展特色漿果產業,除了藍莓,還有草莓、車厘子等,當地引進農業企業,帶動周邊村寨和搬遷群眾到種植園區和工廠務工。蘭坪平均海拔2410米,年平均氣溫14℃,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裡種出的漿果有著遠高於普通標准的甜度和品質。更難得的是,因為海拔高、平均溫度低,漿果成熟較晚,以藍莓為例,市場成熟品種的結果期在5月份,蘭坪藍莓在7月份,能有效填補市場空白。
蘭坪藍莓市場反響一直不錯。“這兩年,有時候藍莓還未成熟,就被各地採購商下訂單搶完了。”農業企業相關負責人師小龍說,嗅到商機后,他們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鼓勵種植戶擴大種植規模。蘭坪去年藍莓產量60噸,今年上升到300噸,明年可能會超過700噸。
規模擴大,產量提高,藍莓採摘后的儲存和保鮮成了問題。以前因為產量小,要麼當天採摘,當天用冷藏車運走,要麼在租來的小冷庫裡暫時儲存。從去年開始,小冷庫已經放不下了,把藍莓堆進去后,連人站的地方都沒有。
種植戶們開始擔憂。他們在這方面吃過虧。幾年前,在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他們種的番茄價格暴跌,無法及時運到市場上銷售,當地也無加工能力,無儲存保鮮設備,大批番茄爛掉,種植戶損失慘重。
2021年6月起,上海浦東新區對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開展東西部協作。上海挂職干部、蘭坪縣副縣長張韜經過一番調研發現,同樣是蘭坪藍莓,在上海的銷售價格比在廣州便宜了不少,“這很奇怪。”張韜說:“明明上海距離更遠,每車藍莓運費貴4000元左右。”后來,當地干部告訴他,經過長途運輸,藍莓到上海的時候,品質有所下降,所以賣不上價。
如何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折損?張韜跟上海的大型生鮮超市咨詢過,按照一般做法,藍莓應該在原產地經過初級包裝后,再到銷售地細化包裝,二次包裝時,將壞果剔除。這些工作,都要在全程冷鏈的環境中完成,以最大限度保留水果的新鮮風味。
蘭坪高原藍莓若想“走出去”,採摘后及時存儲,運輸過程中降低損耗,都是打開更大市場的通關密鑰。
“當務之急,是在蘭坪當地把冷鏈生產車間建起來。”張韜說。傳統農業靠天吃飯,雲南的農業又備受交通不便之苦,唯有運用現代化的發展思路,憑借科技和管理扭轉不利局面。這樣的想法和蘭坪當地干部不謀而合。蘭坪正在打造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輕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包含分揀包裝、倉儲保鮮、冷鏈儲運為一體的加工工廠。去年,上海東西部結對協作幫扶資金到位后,冷庫和分選車間的建設率先完成。
從此,蘭坪藍莓加工有了專業流程——新鮮藍莓採摘后,先進冷庫預冷,使其果芯溫度迅速降下來,以抑制藍莓的“田間熱”和“呼吸熱”,延長貨架期﹔然后在同樣低溫的車間裡,挑出有破損的,再按大小、顏色分成不同等級,裝盒打包﹔接著再放進冷庫,等待冷藏車將它們運往全國各地。
“有了專業的冷鏈庫,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號召大家再擴大種植規模,以滿足市場需求,讓村民增收致富。”蘭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海秋說。這幾年,特色漿果產業發展得日趨成熟,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他們的工作由村委會統一介紹安排,公司每天還安排班車接送上下班。村民楊建明成了水果育苗工人,負責藍莓大田的生產管理工作,一年收入將近8萬元﹔村民張瑩是在昆明上學的大三學生,暑假回到家鄉,在分揀車間套著厚毛衣、裹著羽絨服挑選藍莓,每天都有150元左右收入。
“幫助蘭坪把漿果產業做大做強,建冷庫只是第一步。”張韜表示,后續在上海資金幫扶下,工廠新配備了自動化的藍莓篩選機器,目前已進入調試階段,當這台光電分選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分選速度可達每小時1噸。到時候,藍莓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新鮮的狀態到達各地市場。同時,隨著漿果產量逐漸遞增,到了豐產期,恐怕出動全鎮勞動力也無法滿足用工需求,啟用光電設備后,原本從事分選工作的工人可補充至養護、採摘、質檢、運輸等其他環節,給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提供了條件。
目前,蘭坪已建成漿果種植基地5000多畝,配套建設完成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5000畝,冷鏈物流倉儲加工廠及5000畝大棚設施。項目主要通過資產租賃、務工、鬆針收購、農機租賃、地租等形式,帶動周邊群眾19206戶實現年戶均增收1780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