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制作科普視頻,同濟大學72歲退休物理教授吳於人——
“為孩子們打開科學大門”
8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上海科技節開幕,科學紅毯上星光熠熠,除了院士專家,還有科普達人。科技節上,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召開,小有名氣的科普博主齊聚一堂,分享在新媒體上傳播科學知識的經驗。其中,一位銀發奶奶頗受關注,她就是同濟大學72歲的退休物理教授吳於人。
吳於人在B站上開了一個名叫“不刷題的吳姥姥”的科普視頻號。退休前,她在同濟大學講授大學物理課程,去年10月,因為一個生動講述火箭如何升空的科普視頻,她的賬號吸引了大量粉絲。
“火箭上天,靠的是高壓氣體的反推作用,像這樣……”短視頻中,吳於人一頭銀灰短發,手持一個礦泉水瓶,往裡注入液氮,擰緊帶孔的瓶蓋,倒轉過來,瓶子拖著長長的白汽尾巴,“一飛沖天”。
看著吳於人像變魔術一樣做著各種物理實驗,不少網友感嘆:“原來物理這麼有趣。”
此后,這個科普視頻號的一系列佳作頻頻出圈,艱深晦澀的物理公式、深奧難解的物理現象、高不可攀的大科學裝置,在吳於人繪聲繪色的講述和妙趣橫生的演示下變得生動起來。
有人說72歲物理教授如此走紅網絡近乎傳奇,吳於人卻說這源於過去幾十年的累積。
“在學校給學生們上課時,一板一眼地講肯定不好,同濟大學一直有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的傳統。我就想,能不能把課堂做得像一個微型科技館。”吳於人的嘗試獲得成功,上過課的學生們說,學物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長知識、開眼界的科學樂事。
這個名為“物理探索實驗室”的課堂受到學生歡迎。2007年,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和同濟大學合作,將這個課堂建成向全市青少年開放的“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激發了很多青少年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就從那時起,吳於人關注並熱衷科普。
2018年,吳於人聯合10位教授、博士成立了“不刷題”俱樂部,倡導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在俱樂部成立儀式上,吳於人演示了一段彈性小球實驗,現場視頻在網上播出后受到好評。后來,吳於人的學生幫她拍了一些科普短視頻,效果不錯。學生們提出,何不做成科普視頻號,讓更多人愛上物理?於是,就有了科普視頻號“不刷題的吳姥姥”。
吳於人是較早觸網的科普人,從最開始做同濟大學物理學網站,到拍攝科普短視頻,每次有新鮮事物出現,她總是願意嘗鮮。
一個隻有幾分鐘的視頻,拍攝時間卻長達兩三個小時。后期剪輯依靠團隊裡的年輕人,而最難最核心的視頻腳本,則大部分都來自她的靈感和設計。為了做好這些視頻,她常常和年輕人一起連軸轉。“新媒體傳播,能讓大家體驗科學的趣味、愛上科學,我們累一點又何妨?和科學打了一輩子交道了,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為孩子們打開科學大門。”吳於人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3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